核心提示:鹅口疮是一种最容易复发而且不容易断根的病症,拖的时间越久越不好。笔者认为,若要防治本病,首先在日常健康教育中,社区医生应向居民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本病。其实,在遇到疑似病例时,社区医生应及时作出判断,给予患儿正确的治疗。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的儿童常患此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乳头不洁及从污染的乳具获得感染。
鹅口疮是一种最容易复发而且不容易断根的病症,拖的时间越久越不好。笔者认为,若要防治本病,首先在日常健康教育中,社区医生应向居民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本病。其实,在遇到疑似病例时,社区医生应及时作出判断,给予患儿正确的治疗。
三步诊断法
步骤一:寻找疑诊线索
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的病史,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
步骤二:排除线索
与其他口腔炎症,如疱疹性咽颊炎、溃疡性口腔炎进行鉴别。疱疹性咽颊炎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鄂弓、悬雍垂和软腭等处,有时见于舌,一般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可以肿大。
溃疡性口腔炎则多由球菌引起,口腔粘膜广泛充血,水肿粘液增多,继之表现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可融合成大片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伪膜灰白色或浅黄色,擦去伪膜呈出血性糜烂面,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伪膜涂片可见革兰阳性球菌。
步骤三:找出确诊的重要依据
鹅口疮患儿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不痛,不影响进食,不易拭去,强行擦去可见红色创面,不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在显微镜下发现真菌的菌丝和孢子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三步治疗法
1.停用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2.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注意母亲乳头和乳具的清洁。
3.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溶液,2~3次/d。
值得提醒的是,若治疗有效,鹅口疮患儿口腔粘膜斑多于3天后消退。为预防鹅口疮的传播,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及奶具的消毒。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从污染的乳具获得感染,应注意局部清洁,但不要强行擦口腔。
〈〈〈相关链接
鹅口疮,慎用龙胆紫
鹅口疮可见于舌、颊内侧及腭部,有时可蔓延至咽部,以往常用龙胆紫治疗。但市售1%龙胆紫醇溶液,因刺激性大,不宜直接用于婴幼儿口腔粘膜。如果得了鹅口疮,可涂制霉菌素,制霉菌素是控制霉菌的有效药物,用时把片剂压成粉末,用白开水化为混悬液,涂前将液体摇匀,每天涂5~6次。如果有条件,还可用酮康唑治疗,用时将酮康唑(200mg)一片研成粉末,加入生理盐水20mL,溶解后即可涂擦,一天涂1~2次即可。
责任编辑:陈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