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保健品营销

保健品乱象之“批号”生意(3)

2012-04-23 11:16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刘萌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刘青的手上还有一个批号,他估计出手后至少回收80万元现金。 这个批号他拿到手的价格接近60万,刘青打算净赚20万。30%的利润,对于他来说不算太低,因为他真正付出的本金只有5000元左右——这是保健食品从试验阶段到最终拿到批号的“正规支出”。

 第三关

企业的申报材料将被最终提交至国家药监局,再由国家药监局转到国家药监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进行资料审评。

该审评中心单独设立,属于国家药监局管理的事业单位。据了解,审评中心设有专家库,约300多人,由学者、专家、行政机构等人员组成。按规定,审评中心给出的回复有两种,一种为不予批准,另一种为进入审评程序。

刘青说,对某个保健食品资料进行审评时,会随机抽取20到30人,作为审评专家组。针对申报材料的某项,专家提出意见,如果有可补充的余地,要求企业补充材料。如果专家研究发现存在问题的,直接枪毙。

“走到这一环节的,最后多数还是被通过。而反反复复补充材料,很多时候要折腾8个月左右。”刘青称。但事实上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材料只允许补充一次。

与此同时,地方药监部门带走的样品正在进行注册检验。当检验结果为合格时,与申报材料审评合格两项证明一起送往国家药监局保健品处,等着签字、制证、发证,获得保健品生产的批号。

刘青介绍,在整个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程序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样品注册检验。即使现场审核合格、申报材料评审合格,但样品检验不合格,就再没有补充、回旋的余地,会被评审中心一次性枪毙。因此,刘青们的公关工作要做在出结果之前。“当你明知样品检验会合格时,申报材料评审会是另一个不小的障碍。”刘青说介绍,此环节所需的费用大概是10多万元。

据了解,评审专家组一个月开一次会,一年开11次会,春节当月不开会,平均一年批1400多个申报材料的文件。相当于每个月批120多个。

以此工作量分析,业内人士认为,审评专家们并不轻松,比较重视审批,轻视监管,“事实上重审批又怎么样,目前已审批的保健品有15000多个,但鱼目混珠,行业乱象严重。有"能力"的企业手里掌握着七八个批号,有的留着自己经营品牌,有的高价转手倒卖”。

至此,刘青的工作算是完满了。按照他的说法,从受理申报材料到企业拿到批号,需要一年时间,如果将试验期包括在内共需要两年时间,而整个环节走完,大约需要50万到60万的费用。

对于刘青来说,20万和30%左右的利润,只是对自己这两年时间一直与政策红线擦边而走的合理回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保健品利益链 保健食品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