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营销技巧

医药产品营销:借“热词”无限复活

2012-03-08 09:28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董国平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成功学培训课程经常引述的一个故事是:甲乙两人同时挖井,甲找到了某处可能有水的地方,就坚持不懈,最终挖出了水;乙总是挖到一两米深,见没水,就换个地方再挖,始终见不到水。

 成功学培训课程经常引述的一个故事是:甲乙两人同时挖井,甲找到了某处可能有水的地方,就坚持不懈,最终挖出了水;乙总是挖到一两米深,见没水,就换个地方再挖,始终见不到水。

营销学的理论大家都会,可为什么有些产品成功,有些产品失败?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产品定位准确(找到有水的地方),二是坚持不懈(不能浅尝辄止)。在处方药营销历程中,有些产品路途顺当,一开始就能成功,那是幸运;大部分产品则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迷失自我,数年后消失;也有些产品依靠信念坚守阵地,相信“吹尽黄沙始见金”。

拜耳公司的拜新同(硝苯地平)在1996年确定产品营销方向后,尽管历程曲折,却一直坚守目标,这么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中国降压药销售额的第二位,其营销历程非常值得研究。

不良事件风波误杀  

1966年,拜耳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硝苯地平。从此,作为CCB(钙离子拮抗剂)的开山鼻祖,它揭开了人类降压治疗的新篇章。硝苯地平因为疗效出色,1980年获得国际医药届的最高荣誉普林格斯奖。1992年,拜耳公司研发出高科技控释剂型的药品拜新同,该药不仅疗效杰出,还开创了降压药“1日1次”的全新模式,成为当时欧美多国处方量最大的CCB,一度被预测为“降压药的重磅炸弹级产品”。

然而,1995年,两篇报告突然直指CCB的安全性问题,作者都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心血管专家。一篇报告观察到,与β阻滞剂相比,高血压患者应用CCB的心肌梗死危险性增加57%,另一篇报告指出,CCB和患者总病死率存在剂量正相关,特别是大剂量时危险性很大,这种现象被解释为,CCB具血管扩张作用,导致冠脉血供和缺血心肌部分血供减少,即出现“冠脉窃血现象”。后有报告称,应用CCB会明显增加癌症的发生率,解读所用的理由也很成立,还有报告指出,应用CCB明显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原因是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作用。

这些报告是否存在偏倚且不讨论,其所指的硝苯地平都是胶囊制剂而非控释片,但“出世”不久的拜新同却因此遭受沉重打击。一时间,医生不敢处方拜新同,有些患者转为使用ACEI类药物,有些患者转为刚刚上市的络活喜或波依定。

好在拜新同之前启动的STONE研究于1996年底如期公布,该研究纳入的1600多名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30个月的随访,最终证实拜新同不但可以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特别是与安慰剂相比较,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60%),而且长期使用安全。这项研究不仅挽救了拜新同的命运,也推翻了对CCB的质疑。

然而此时,1990年上市的同类品种络活喜(氨氯地平)已经是降压药的销售冠军了。

点评:上世纪90年代是降压药集中研发和上市的黄金时代。ACEI、CCB和ARB中的数10个品种一下子都在这个市场竞争,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要想打败竞争对手,首先要从“品类”竞争方面着手,选择某个品类中疗效或安全性较差的某个药,根据对比研究结果,推及到整个品类。曾经的利尿剂风波、β阻滞剂风波,其过程与硝苯地平风波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处方药营销演绎的经典故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医药产品营销 处方药营销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