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保健 > 两性健康

男女必知 生理期最佳的几种性交姿势

2012-02-22 14:52 来源:凤凰网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由于生理期的关系,女性会改变原本喜爱的性行为,如果能够配合女性的需要,会使女性倍加快乐。所以可从女性的言语态度来推测是否到了生理期,尤其是当她说下腹部疼痛或特别重视化妆时,都是生理期的标志。

由于生理期的关系,女性会改变原本喜爱的性行为,如果能够配合女性的需要,会使女性倍加快乐。所以可从女性的言语态度来推测是否到了生理期,尤其是当她说下腹部疼痛或特别重视化妆时,都是生理期的标志。

生理期前的性交姿势

在生理期开始前,比较不容易怀孕,是女性最想进行性行为的时期。而最好在房间内,以便生理期到来时能即刻处理。在脱掉对方衣服和内裤前,要充分爱抚性器,使其湿润。不妨隔着衣服、短裤对性器进行爱抚为佳,但要避免手指插入阴道内,而以阴蒂为中心进行爱抚。

插入阴茎时避免激烈的体位和性运动,以免伤及阴道。所以以女性主控的骑乘体位法或正常体位法,慢慢地进行着性运动。

生理期后的性交姿势

生理期后的解放感,可以接受男性较激烈的爱抚。所以不妨大胆地将女性的脚打开;或者打开照明设施,彼此互相观察触摸,燃起彼此的欲火。

在体位方面,女性主控的背后体位法;及可以清楚看到性器结合的座位体位法;或屈曲体位法等都很适合。

排卵期前的性交姿势

在接近排卵期的女性本能会觉醒,对男性的渴求到了极点。所以,有些女性对于车内进行性行为等的挑战特别喜爱。因此,不妨在房间内,或是在床以外,如沙发椅、桌子、洗面台、浴室、地板等地进行挑逗,而后进入性运动。

在前戏时,如何脱衣服也是重点之一,像粗暴地剥掉衣服,或只脱掉裤子直接进行性器爱抚也很刺激。在这种情况下以站立体位法,背后体位法插入。插入之后的激烈性运动和未插入的爱抚交互进行,可使对方达到沸点。

早上

这是男人最喜欢的性爱时间,因为大多数男人在清晨醒来时处于勃起状态。但很多女人的意见相反。女人在性爱过程中更注重情调和享受,所以她们很难容忍自己和对方没有刷牙就接吻、面对面喃喃细语。另外,早晨的时间经常比较匆忙,很难慢慢预热,往往是快速进入角色,速战速决,没有性爱之后的温存和私语。

弊病:但如果拒绝已经燃烧起来的男人的要求也有很多弊病:他会心情烦躁,不想吃早饭;欲望滞留在他身体里,一整天他只想着这件事。如果你不是清晨性爱的爱好者,除周末之外,先于他起床,淋浴,做好早餐,穿上外出的服装端坐在餐桌前煮咖啡。美好一天始自清晨的一场性爱。 

正午

这个时间性爱,从体力上来说是非常适宜的。早晨3小时的工作还不至于压垮我们,在工作之余和情人相会别有滋味。我们匆忙走进房间,迫不及待地反锁上房门,热烈地接吻,任凭激情燃烧。

弊病:当你淋浴出来,期望情人拥抱你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脱光了衣服躺在被子里等待你,旁边是乱扔的皮鞋和袜子,一时你感觉两个人的目的过于直接,未免有些扫兴。另外一个弊病,就是三明治的面包渣会在下午洒满你的办公桌,因为你实在太饿了。

下午

这个时间性爱对男人来说非常合适,因为女人经常抱怨男人性爱之后马上入睡,即使是深夜,他们也该与女伴温存地细语一番才有权力合眼。可在午睡的时候,做完爱马上昏昏睡去,没有人会指责他。

弊病:很多人只有在周末才能午睡,而且是外面太热或者外面下雨的时候。知了的叫声催人入眠,哗哗的雨声就像摇篮曲,肚子里满满的,脑子里也昏沉沉,此时性爱纯粹是无聊所致而对方又近在咫尺。没有激烈的动作也没有迫切的欲望,午睡时间的性爱总有些了无生气,而且不容易达到高潮。总之,倦意太浓、胃里太撑的时候,最好不要性爱,否则午睡醒来的时候会头疼的。

傍晚

这本该是晚餐的时间,如果是饱腹性爱,事毕之后会带来身体的极度疲惫,加上已经昏暗的天色,会令你昏昏欲睡懒洋洋没了外出的好心情。所以如果选择此时性爱,最好先不要急着吃晚餐,事后一起走到外面散步,找一家可口的餐馆美餐一顿。

弊病:入睡前你就没有性爱的心情了,你将错过性爱的最佳时段。

深夜

不管现代男女多么标新立异,勇于打破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都不能否认,最能使我们获得性爱快感的时间依然是这个古代医学家推荐的时段。此时夜幕已完全降临,睡意还没有袭来,一天的活动已经结束,我们可以尽情把自己交给感官,然后安静地睡去。一个高潮比安眠药更有助于睡眠。

弊病:几乎没有。午夜打开你的欲望之门实际上,尽管两个人的性时钟有不少差异,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更迁就有欲望的一方,不管在哪个时段,性爱都可以完成。但了解对方的喜好,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够帮助我们使性爱更加和谐。

Tags:生理期 女性健康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