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市场 > 市场动态

“活熊取胆”归真堂 高档礼品利润巨大(4)

2012-02-20 14:49 来源:羊城晚报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活熊取胆”背后是巨大利润空间:低质量熊胆作为原料生产中成药,高质量熊胆借“药品”之名作高档礼品出售,价格几近前者30 倍。

焦点3 养熊产业过大,或致人工熊胆无法上市

药品越贵越好卖?“人工熊胆”、“活熊取胆”掰手腕

随着麝香、牛黄的人工化并纷纷取得天然品成功产业化, 因“活熊取胆”备受争议的熊胆又能否用人工熊胆替代? 昨日,一场名为“人工熊胆,路在何方”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事实上,“人工熊胆” 的研制已经持续了将近30年。参加了昨日研讨会的沈阳药科大学原副校长、人工熊胆研制小组组长姜琦教授表示, 人工熊胆的研制项目于1983 年立项,经过了近30 年的努力,课题组已完成了批准投入生产前的全部工作。

目前研发的人工熊胆中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含量为35%至40%之间,比引流熊胆23%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出很多,品质不亚于天然优质熊胆。人工熊胆于2003年7月获得国家专利, 专利持有人是沈阳市华星药物研究所,发明人是杨泽民和王永金。

但在房书亭看来,熊胆中的熊去氧胆酸为特有成分,又和其他几十种成分的协同作用,“目前为止, 我们还没有法定机关批准的替代品出现,更不能像有的媒体讲的,这几个作用草药都可以替代了,可能不太了解医学常识”。

四年前, 人工熊胆研制课题组最后一次向国家药监局提出书面申请,四年后,国家药监局的项目审批进展查询中仍显示进度为:“目前该品种正在中药民族药临床部进行综合评价,汇总报告。”而1990 年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给课题组的审批结论中一句“目前引流熊胆产量已暂满足药材所需,也请开发时综合考虑”,则让课题组不得不理解为:因为考虑到现在引流的熊胆粉的数量已经足够满足市场需求了,药监局就不批“人工熊胆”。

对此,房书亭回应表示,国家不会因为照顾养熊业,而不批准人工熊胆的上市,那个不太可能。

然而,统计数据显示,国家林业局核发的养熊和各种准许证的一共有68家,黑熊的数量已突破1万只,大型熊厂取熊胆的数量约占70%到80%, 如此估算,全国可取熊胆的熊有6000到8000只。截至2000年,黑熊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上的企业有十多家,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福建、云南和四川等地。而归真堂黑熊生态养殖基地的迁建项目就总规划3000亩。

再看市场需求,2012 年预计中药熊胆粉需求将达16-18 吨,其中高等级熊胆粉将达8-10 吨。但生产金胆级熊胆粉的技术仅掌握在少数厂家,受制于养殖规模,供需矛盾短期很难缓解,因此高端产品仍将供不应求,与中低端产品的价格可能进一步拉大。人工熊胆的无法上市对于掌握金胆级熊胆粉技术的少数厂家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这也离不开中国药品市场的现状。在中国越是贵的药越好卖,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养熊产业一直在扩大,而人工熊胆迟迟未获批。”贾岩坦言,“如果药品想卖得好就需要预留招投标、公关医院、医生等费用, 越贵的药就越便于腐化医生,利于销售,这也就等于说越是廉价的仿制熊胆制品,越难以被市场接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中成药 活熊取胆 归真堂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