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副总裁杨青:现在,创新是亚洲的

2012-01-29 09:40 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从美国到上海,从辉瑞到阿斯利康,对于杨青而言,不变的是他极具个性和魅力的小胡子,还有永远风度翩翩、谦和亲切的个人风格。之前全权负责辉瑞亚洲研发的杨青,2011年初履新阿斯利康,成为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副总裁、亚太及新兴市场总裁,常驻上海,负责开发、实施和调整阿斯利康亚洲及新兴市场的研发策略。

  

变革中担当重任

从美国到上海,从辉瑞到阿斯利康,对于杨青而言,不变的是他极具个性和魅力的小胡子,还有永远风度翩翩、谦和亲切的个人风格。之前全权负责辉瑞亚洲研发的杨青,2011年初履新阿斯利康,成为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副总裁、亚太及新兴市场总裁,常驻上海,负责开发、实施和调整阿斯利康亚洲及新兴市场的研发策略。

这对于杨青及阿斯利康而言,都意味着重大调整与研发变革的开始。“我们的战略有了质变,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过去是被定位为阿斯利康全球肿瘤转化医学的一个中心,主要起到支持作用。从2011年开始,它作为独立、自主开展新药发现方面的研究中心运作。”杨青透露。

不能忽略的现实背景是,在经历了20多年的黄金时代之后,跨国药企普遍面临窘境:重磅炸弹药物专利到期高峰的到来、新药上市成本不断增长、复杂的监管压力,以及投资者预算的压力越来越大等。传统的大公司式研发模式,因为冗长的管理体系、日益低下的效率与产出、一直高涨的成本而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挑战,备受诟病。这一切都促使变革的发生,几大巨头都纷纷缩减了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阿斯利康也不例外,更倾向于“缩小范围、重点突击”的策略。2010年初,阿斯利康决定对其研发战略进行全面调整,具体措施包括:消减研发领域集中突击几个病种、进一步加强研发活动、合并或关闭部分研发基地,为此阿斯利康宣布全球退出25%的疾病领域研发,不过公司表示将继续寻求这些治疗领域的引进许可交易。目前阿斯利康的核心重点领域是:消化、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肿瘤和抗感染。

“对中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实际上,由于集中了重点的研发领域,中国市场有可能成为最先受惠的市场之一。”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Anders Ekblom透露。事实上,退出某些疾病领域对阿斯利康最终的影响到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中国人群的某些高发疾病领域已经明确成为阿斯利康下一步的研发重点,包括心脑血管领域中的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和中国人多发的肿瘤类别等。

杨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予以重任,而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被定位的功能是专注于发现、开发亚洲高发疾病新的治疗方法,例如胃癌和肝癌。而一个越来越被业界认同的观点是,大型药企已经在中国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创新活动,他们也愿意在中国试验新的研发和业务模式;而在西方国家,遗留下来的体系以及根深蒂固的观念往往会令企业难以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即便改革的愿望非常强烈。正在发生的现实就是,中国正在成为各种改革措施的试验田、颠覆性创新的催化剂,这可能推动制药业改变其开发和销售药物的模式。

在白纸上描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零开始,在一张白纸上你可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来,也可以不受以往的思路限制,这是中国、亚洲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一个机会。”拥有海归背景的杨青,无疑正扮演着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研发模式变革推动者的角色,这对阿斯利康显然非常重要。上任伊始,杨青就一直表示:正在通过寻找亚太地区内部与外部合作商的正确组合,以迅速推进药物发现工作。“我认为,上海对于阿斯利康的吸引力,在于我们有机会在这里试验这种不一样的研发模式,我们相信这种新的模式最终将更加高产,这一学习尝试的过程不仅能产出颇有影响力的药物,还能呈现出实际的操作过程以供药物研发界广为分享,从而令所有人获益。”

而在杨青上任后的短暂一年间,阿斯利康的研发变革已然呈现。2011年12月21日,阿斯利康与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将共同致力于肿瘤药物沃利替尼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审批和销售。作为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研发合作的第一起大的案例,杨青和他所引领的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杨青看来,这正是阿斯利康加大外部合作的有效举措之一,未来的合作将会更加频繁地发生。

在不断强调合作研发重要性的同时,个性化医疗与本土化研发也是杨青的关注重点。“创新并不是在创造出技术后努力销售它,而是要先了解患者的需求,然后研发出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技术。这就是为什么在阿斯利康,我们已经开始关注个性化医疗。例如在亚洲,我们承诺探索研发专为治疗亚洲患者,对抗亚洲普遍流行的疾病而设计的新药物。我们正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某种疾病或环境唯独对亚洲人的影响特别巨大?例如,全世界78%的肺癌患者和74%的胃癌患者分布在亚洲。这些疾病的死亡率也是亚洲最高,这是为什么呢?”

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正在试图解开这些疑问。杨青透露,阿斯利康创新中心正在建立关于中国患者生物标志和基因的知识库,从而探究这一问题;同时,阿斯利康的科研人员正与中国的医生和同行们合作,分享关于 EGFR 基因突变分子诊断试剂盒的知识,运用阿斯利康的癌症药物易瑞沙改进对肺癌的治疗,这类工作都将有助于开发针对亚洲患者有效的产品和治疗手段。“我相信创新是全球性的,创新也是地域性的,现在,创新是亚洲的。” 

对话杨青  

战略上的质变

记者: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在公司全球的研发体系里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公司是期待中国的这个研发中心能够研制出“重磅炸弹”,还是说仅仅出于减少研发成本的这样一个考虑?

杨青:我们希望中国的创新中心能同阿斯利康在海外的其他创新中心一样,能够独立地开发新药,并且让新药成为全球产品线的一部分。作为个性化医疗的新药,它是安全且针对亚洲特定人群是有效的。至于说它是不是“重磅炸弹”,那是10~15年以后的事情了,可能是“重磅炸弹”,也可能是一个对特定人群的特效药。对我们来说,这两种可能性都有。

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确实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开始时,该中心是被定位为阿斯利康全球肿瘤转化医学的中心,主要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从今年开始,我们的战略有了质变,就是说这个创新中心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新药发现方面的研究,在过去的几个月这些研究已经开始了。 

记者:您刚刚提到的独立研究是指比较结合中国本土的疾病谱吗?

杨青:是的,你说的很对,我们现在主要是侧重于对胃癌和肝癌的研究,这些都是对中国和亚洲患者而言最迫切而没有被满足的医学需要。当然,中国的研发是阿斯利康整个亚洲研发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在我们的很多新药开发中,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的医生、医院都有合作。另外,我们在西方国家也有非常强大的肿瘤临床研究。对于阿斯利康来说,建立各种不同的临床开发渠道,使得这些新药能够进行临床试验,实现互补。

期待模式突破

记者:作为阿斯利康亚太及新兴市场的研发领头人,您目前究竟是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新兴市场间的情况有何差异?

杨青:第一,阿斯利康是在这些新兴国家最早开展基础研究的跨国药企之一,我们走得相对较快、较早,有更多的经验。

第二,我们在新兴市场方面的研究,比较针对当地患者的疾病。例如,在印度的班加罗尔我们是专门做慢性肺结核的研究,这对第三世界的患者来说都很重要。在中国,就像我刚才说的,侧重于胃癌和肝癌的研究,这也是是亚洲人群非常关心的问题,所以在疾病的侧重点上有非常强的亚洲风格,而且是基于本土的。

第三,我们也希望在亚洲新兴市场合作的这种模式能做出一些革新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医药制药工业在过去的10多年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演化,新药研发的效率日趋低下,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新兴市场的新药研发领域展开一些试验,就像特区一样,能够打破原有的模式,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其次,我们的合作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做,以前西方的研究传统是自己的研发中心什么都有,我们这个更多是一个开放性的研发。比如说,我们和中国的很多医院,无论是在医学、临床以及基础科学方面都有合作的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创新,能够更多更快地发现新的想法,并且将这些想法推到实验室,推到临床。

记者: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杨青:首先,我们刚刚完成了战略转型,从全球肿瘤转化医学中心一跃成为肿瘤新药,而且是亚洲肿瘤新药发现的重要中心。对我们来说,这样一个战略的飞跃也不是轻易完成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好的团队,在资源和研发费用上有更多的增强。

其次,我们在张江建立了新的阿斯利康中国的园区,2012年就会启用,我们整个亚太总部、中国区总部,以及我们的中国创新中心都会搬到那去,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同事之间的协调,也能够更多将全球研发的资源和上海的资源进行对接。

第三,还是一个合作的问题,因为我去年才到阿斯利康,所以我希望更多地利用这个机会,使阿斯利康的研发能和国内、亚太以及西方的科研院所、生物科技公司、外包公司展开更多的合作。

创新转向东方

记者:您在过去的5年目睹了上海的飞跃和发展,也目睹了中国制药的发展,您觉得未来这个变化趋势会是什么样?

杨青:我并没有一个水晶球,能够看到未来,但简单地说,有3个趋势,这当然不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也表明了阿斯利康在全球总体的一个战略。3个趋势就是,第一,会有更多的研发、创新移向东方,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方面。

第二,研发会更加的开源性与强调合作,这个不光是我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举措,也是我们在全球研发战略上的举措,阿斯利康希望能够和外部的科研研发合作升华到发现、研发、发展各个阶段。

第三,在我看来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实际上,在新药发现和发展上目前遇到了很多的瓶颈,尤其是西方各大药厂,大家都在积极地变革,寻求新的方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零开始,在一张白纸上你可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来,也可以不受以往的思路限制,这是中国、亚洲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一个机会。我们和阿斯利康瑞典、美国、英国的研发中心都有密切联系,把他们的经验教训“有机”地拿过来,然后进行有中国、亚洲、新兴市场特色的新的研发,这样的研发会有更多的创新,也对当地的疾病研究更有针对性。

我相信创新是全球性的,创新也是地域性的,现在,创新是亚洲的。

创新并不是在创造出技术后努力销售它,而是要先了解患者的需求,然后研发出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技术。这就是为什么在阿斯利康,我们已经开始关注个性化医疗。例如在亚洲,我们承诺探索研发专为治疗亚洲患者,对抗亚洲普遍流行的疾病而设计的新药物。 

Tags:阿斯利康 新药上市 跨国药企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