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创新与转型 医药产业“十二五”展望(2)

2012-01-03 16:10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欧慧敏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医药产业相关的“十二五”规划文件陆续下达,这些文件可能侧重点各异,但都宣示产业研发创新的强劲之风。对于站在创新十字路口的制药企业而言,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

    模式练兵

    技术在进步,产业在变革。然而,如果没有思维模式、营销模式等软实力创新的迅速跟上,“黄金十年”将难以为继。医药产业链环环相扣。当下,“软创新”正在产业链条的各路环节上演兵。

    刷新思维模式

    思维创新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国家、企业、群众三个层面互相渗透、相互交融的。

    2011年,我国步入“十二五”发展时期,新医改也驶入深水区。这一年,国家接连出台了新版GMP、“十二五”流通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政策,规划和完善顶层设计,努力为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点起明灯。

    虽然有了明灯的指引,但企业自身的情况各不相同,没有模版可以复制,软创新更是如此。对企业发展而言,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要找到最适合自身的路径突出重围,除了思维创新,别无他法。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型制药企业步履维艰。

黄民认为:“选对品种、积极合作可能是中小型药企的首要选择。”无独有偶,王正品也指出,在药品流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好的品种往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对于国内药物研发创新的思维模式,王正品另有看法:“仿制药已经覆盖了疾病治疗的各个领域,其有效性和副作用等已经优化到一定程度,中国的医药产业这么大,不一定都要求去创新。因此,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是当前的中心任务。做新药不妨与学术界合作,形成国家的一个产品链。”

    事实上,产业链升级转型的成效如何,更需要链条的最后一环消费者来检验。可以说,群众的思维是否跟得上医疗创新的变化也不能忽视。比如医疗器械正逐步向小型化、家庭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变,但产品的有效推广仍需要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反作用于企业,就是要正视学术推广、患者教育的重要作用,让思维模式与时俱进。

    运营再思考

    不只思维模式需要及时更新,企业的运营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造。

    今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新版GSP公开征求意见,以供应链为导向,突出了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管理和正反流向全方位管理的理念,建立覆盖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更注重过程的管理。

    结合政策的全过程管理导向,不少流通企业及时刷新运营模式,利用药品供应链管理技术将服务延伸到医院,比如九州通。此外,新版GSP征求意见稿还对药品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策的推动下,连锁药店的信息化管理日渐加强。

    营销模式很可能决定企业创新的成败。因此,“营销模式的设计,需要伴随着企业基础资源的变化和市场机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裁减增补和更新。”北京民智谷管理顾问公司执行董事史万奎向记者表示。

    在后医改时代的语境下,史万奎这样看待未来营销模式的变化:“从渠道上说,近来直供方式很热门,这是因为受价格压制的影响和招投标政策以及大连锁形成的影响,企业试图通过减少流通环节、贴近终端的方式保持竞争优势。从促销上讲,受营销人才自由化思潮影响,优秀营销人才大多数选择单干,销售代理正向专业促销代理方向转化。”

    史万奎指出:“未来,市场会出现区域市场促销资源的聚合体。具体说来,就是当前的一些营销人将不再做营销,而是起到代理商和生产厂家的桥梁作用,发挥管理、教育、支持功能,类似经纪人,成为制造业和市场的营销纽带。以这个结点为中心,将推动不同的生产企业创造新的营销模式。”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郭凡礼指出,电子商务可能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据了解,网上医药交易在欧洲十分普遍,欧洲药剂师协会下属的药店90%以上都开展网上药品预订服务。然而,截止去年,我国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的企业却只有40余家。虽然医药电子商务存在着药品质量监管等问题架起的高“门槛”,但无法掩盖当中蕴藏的巨大商机。至于如何开发,仍需考验企业的“软创新”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医药产业 发展 十二五 创新

责任编辑:refine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