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药企经营

中药产品需加强质控和安评

2011-11-16 10:31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姚新生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国内医药企业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中药产品无论是要在国内谋求更大的发展,还是实现走出国门的夙愿,都需要加强中药质量监控和安全性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在第23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如是说。

“国内医药企业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中药产品无论是要在国内谋求更大的发展,还是实现走出国门的夙愿,都需要加强中药质量监控和安全性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在第23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如是说。

新环境催促

中药产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在日益增多,这与国人传统上对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认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观念的固化,源于对中药基础研究的缺乏,不论是业界还是一般百姓,对于中药的实质的了解不够深入。

“针对中药产品不良反应的报道增多是一件好事,表明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信息的透明,将有利于推动中药现代化和规范化。”姚新生表示。而在过去多年里,中药企业无一在欧盟注册成功的窘况,同样迫使国内医药企业明白,无论是推动更多的国内中药顺利闯关欧美市场,还是满足国内医药保障需求,确保中药符合现代药物应当具备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已势在必行。

加强对中药质量监控和安全性评价无疑是中药产业现代化的首要问题。传统中药产品无论组成的复杂程度、成分及作用的多样性,只要作为药品进入市场流通,就必须提供科学的论据,确保其安全有效。

而这颇有从中药产品质量监督和安全性方面,给药品监管部门提出一个两难问题的意味。如果严格监管,很多医药企业可能面临倒台,这是地方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但如果放松监管,则药品安全、人民健康难以保障。人们无论对药品还是健康食品,安全总是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疗效。但中药质量监控与安全性评价,一如前进的车轮终究不可阻挡。

“世界在发展,人类文明在交流,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日本在药品质量监控方面都做得不错。我们需要加强与拥有丰富传统药物应用经验的国家的相互交流合作,特别是东亚邻国。经常借鉴别人的经验来思考自己的运作,取长补短,进而发挥我们的优势。”姚新生说。

正视现实困境

“要做好中药质量监控与安全性评价工作,前提是要阐明中药作用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揭示中药科学内涵。只有将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工作者结合起来,才可能很好地完成此项任务。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开展中药产品作用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研究工作。”业内专家进一步指出。

而为了加强这一工作,推进中药现代化和规范化,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比如提出要建设样品库。但姚新生强调,可以用样品库来监测有效作用、保证安全,但如果样品与活性无关,就失去了建设的意义。而在国家的计划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这样的概念。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中药产品质量监控在方法学以及测试水平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对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真伪鉴别,除运用传统的外观形态、组织显微鉴别结合数码成像等方法外,各种近代的物理化学方法以及DNA分子遗传标记等方法的使用也都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分离分析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仪器的引进与推广,对活性成分及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成分的定量检测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少,主要问题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中药产品,多数临床疗效停留在经验医学的观察结果,缺乏严格按照现代循证医药原则提供的临床试验报告。此外,多数产品尤其是中药复方制剂产品,其指标成分的定性及含量监控指标与临床主要功效没有多少关联,对重要产品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物质或杂质缺乏明确的定性、定量指标。

此外,国内同一中药产品存在多个质量监控标准的现象也未彻底改变。我国药品标准多元化,除国家标准之外还有地方标准。标准的不统一就等于没有标准,这极易导致产品管理混乱和质量监控困难。而目前国家正在强化药品标准,并在2010版药典修订中作了重大改进,但因为积累太重,一时还不能完全解决。

姚新生表示:“要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监控,推动中药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上述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改善。此外,国家需进行中药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周密规划,医药产业需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营销,轻科研;重仿制,轻创新’的传统发展模式,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争取成为创新主体。”

Tags:医药企业 中药产品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