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营销技巧

学术营销:“专家”上了堂生动的课

2011-11-15 09:35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贾岩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进入WTO,新思潮让传统的分销体系迅速解体,不少国内企业开始模仿学术营销,从步长到天士力,从石药到先声,中国式学术营销在基层医疗机构遍地开花,企业的拳头产品相继获得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学会了学术营销这门课。

 进入WTO,新思潮让传统的分销体系迅速解体,不少国内企业开始模仿学术营销,从步长到天士力,从石药到先声,中国式学术营销在基层医疗机构遍地开花,企业的拳头产品相继获得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学会了学术营销这门课。

  在高端医院,国产药品在推广争夺战中依然处于下风,外企依然占据着学术“制高点”。面对“学术营销”这个舶来品的诱人魅力,“步步惊心”的中国药企日益感受到:营销也许比技术还难学。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但原汁原味地引进了医药代表体系,还引进了市场部和产品管理的理念。当时的中国医生刚刚嗅到国外学术气息,如何了解到最新的医学进展成了他们最主要的需求,于是,如杨森、施贵宝等外企的产品经理们以自己的产品为中心,有目的、有倾向地选择国外最新医药学信息,制成精心包装的宣传工具,通过代表反复地向医生宣传。

  直到现在,史克的产品依然喜欢用“专家”推荐的方式宣传,有业内专家指出:“这样的学术推广,一方面树立了厂家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另一方面,也传播了国外最新的医药学发展情况,得到了医生的欢迎。”

  在看到跨国药企早期学术营销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后,新兴的国内民营企业组建了自己的医药代表队伍,设立了市场部和产品经理,逐步采取了产品管理的方法,一些拥有销售经验或医学背景的人员开始担任产品经理。

  然而,就像清末的洋务运动那样,多数国内企业只学会了跨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没有核心的临床资料和数据积累,工作集中于推广,忽视策划。在设计和制作推广资料时,产品经理们发现,企业缺乏可用的临床资料。因此,有的公司通过设计大样本的临床回顾性观察,收集临床病例统计,撰写临床论文,制作精美的宣传资料。

  留给中国企业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中国医药企业的数量从1999年的6000多家增长到了2010年的13000多家。不同形式的公司雇佣各色人等担任临床促销工作,业务员、促销员、大包商混迹于各种医疗机构,这些人大多没有医药学的教育背景,没有经过严格、专业的培训。

  不规范的人员带来不规范的营销,学术已经被抛到一边。各家公司纷纷把工作重心放在销售工作上,部分企业引以为豪的是“一切为了销售,一切服务于销售”。在激烈的竞争下,背负着沉重销售指标压力的“医药代表”,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采用“处方费”的方式进行临床促销,产品经理在这样的导向下没有获得像在外企那样的地位,国内企业的市场部和产品经理逐渐沦为销售部的“跟班”。

  外企大部分有自主研发的专利药,临床数据均掌握在自己手中。处方药的营销对象是医生,甚至医学权威,他们知识专业,目光如炬,对产品疗效的量化、对产品卖点的支持体系要求甚高,如果稍有偏差,他们便会提出质疑。曾经有一位院士一脸严肃地指责一位国内企业老总的学术营销水准:“你们很努力,但是你们所做的临床资料,都不能算是科学。”

  尽管如此,一些企业仍努力向学术营销方向靠拢。一位行业资深人士不无感慨地指出:“在当前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不能盲目地追求学术营销,也许代理制的客情营销才能真正推动销售增长。” 

 

Tags:学术营销 跨国药企 医药企业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