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用药

沙星类药物“家丑”扬一扬

2011-10-24 11:48 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沙星类药物,属于喹诺酮类药物或氟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福沙星、依诺沙星等,可谓自成一大家族。因其抗菌范围广、效果好、能口服、价格低廉,用前又不必做皮试,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

  沙星类药物,属于喹诺酮类药物或氟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福沙星、依诺沙星等,可谓自成一大家族。因其抗菌范围广、效果好、能口服、价格低廉,用前又不必做皮试,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但是,随着这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其“家丑”也不断出现,引起了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由于这类药物用前按规定不必做皮试,因此一般认为这类药物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但近年发现该类药物并不是十分安全。有统计病例显示,11例有磺胺类或青霉素类过敏史的病人,在接受这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且主要为过敏反应。

  防治:对其他抗生素或磺胺药物有过敏史的病人应慎用沙星类药物。  

  肌腱损伤         

  国外发现30例肌腱断裂患者,几乎所有病损都发生在跟腱。这些病例大多数与环丙沙星有关,包括诺氟沙星9例、依诺沙星1 例。60岁以上患者的相对危险上升,特别是当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皮质醇(激素)类药物联用时,相对危险性更大。还有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偶可引起肌腱炎,而且较多发生于培氟沙星用药过程中,大多发生于跟腱,约半数为双侧,合用皮质激素为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引起跟腱断裂。专家认为其发病机理可能与本类药物引起肌腱的胶原组织缺乏和缺血性坏死有关。

  防治:注意这类药物所引起的肌腱病损,年龄以及伍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是已经确定的危险因素;病人应该警觉跟腱或腓肠肌疼痛。  

  溶血尿毒综合征 

  53岁男性患者,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接受化疗。治疗开始4周后,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但出现发热。给予口服环丙沙星500毫克,每日2次。服药4次后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少尿型肾衰和血小板减少。停用环丙沙星,接受5次血浆置换,肾功能才恢复正常。

  防治:尽早发现、及时停药,并且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患者良好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服药后要密切关注尿液的改变情况。  

  肾毒性和紫癜      

  73岁男性患者,有非小细胞肺癌和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生病史,因下尿路感染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3天后,病人下肢及躯干出现可触及的紫癜及红斑皮疹,尿量明显减少,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分别为6.4 mg/dl及190 mg/dl。患者停用左氧氟沙星,应用泼尼松、呋塞米和补液治疗,4周后病人康复。

  防治:左氧氟沙星很少产生肾毒性,其病理改变应为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或血管炎。因此,过敏性体质患者用药后更要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以便及早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1例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的78岁妇女,因社区获得性肺炎而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7日,出院后继续口服左氧氟沙星3日。疗程结束2天后,病人出现水疱样皮疹,7天内发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给予补液、伤口包扎及抗生素治疗后,病情逐步好转。 

  防治:医务人员,尤其是药剂师,应增加对这类药物可能引发皮肤剥脱、光毒性皮炎和药疹等不良反应的了解,并告知患者;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早停药并与处方医师联系。 

 

Tags:沙星类药物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