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用药

糖尿病患者补液“三板斧”

2011-10-18 10:50 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该病患者往往脱水严重,而脱水反过来也会加重患者病情。只有补足水分才能使血液中的废物和糖分从尿中迅速排出,使患者的血压、血液循环维持正常。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该病患者往往脱水严重,而脱水反过来也会加重患者病情。只有补足水分才能使血液中的废物和糖分从尿中迅速排出,使患者的血压、血液循环维持正常。因此,迅速补足水分是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抢救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补液:慎重输入低渗液  

  快速大量静脉补液(如果患者未昏迷,可嘱其大量饮用温开水),可以纠正体内高渗及低血容量状态。若血钠<160mmol/L,一般先补等渗液(0.9%生理盐水);若血钠>160mmol/L,开始补充低渗液(0.45%盐水)。

总量可按患者体重的10%估算,或按下列公式计算患者失水量。患者失水量(L)=[患者血浆渗透压(mosm/L)-300]×体重(kg)×0.6÷300。补液总量的1/3应在4小时内输入,其余应在12~24小时内输完。

  值得注意的是,输入过量的低渗液有诱发脑水肿、低血容量休克和溶血的危险,必须慎重。  

  胰岛素治疗:主张静滴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治疗原则与酮症酸中毒相同,但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患者所需的胰岛素用量,比酮症酸中毒患者少。通常按每小时4~8U速度持续静滴短效胰岛素,使血糖缓慢下降,以防血糖下降过快有引起脑水肿的危险。

  当血糖降至14mmol/L以下、血浆渗透压降至320mosm/L以下时,转入第二阶段治疗。液体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用量按葡萄糖2~4g比1U(单位)胰岛素静滴,使血糖保持在11.1mmol/L。直到患者可以进食,再将静滴胰岛素改为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

  由于血容量不足,周围循环不良,皮下注射胰岛素不能维持血中胰岛素浓度的稳定,而且循环恢复后,大量胰岛素进入血内,还会引起低血糖。因此,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患者在早期抢救阶段,主张静脉点滴胰岛素,而不是皮下注射胰岛素。  

  纠正电解质:见尿补钾  

  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原则是见尿补钾,如开始无尿,化验血钾>6.0mmol/L可暂缓补钾。只要患者尿量每小时大于30mL,补充胰岛素的同时即可以开始补钾。补钾既应足量又要防止高钾血症,通过血钾测定和心电图检查对患者体征进行监测,尤应注意对肾功能不全和尿少者的监测。

  治疗期间,应控制感染,停用一切引起高渗状态的药物(如各种利尿剂),去除引起高渗性昏迷的一切诱因。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患者所需的胰岛素用量,通常按每小时4~8U速度持续静滴短效胰岛素,使血糖缓慢下降,以防血糖下降过快引起脑水肿。

  治疗期间6注意

  治疗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期间应注意以下6点:  

  ①输液的速度,原则上是先快后慢,第1小时输入500~1000mL。但老年人和心功能不良者要测量中心静脉压,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止补液过多过快引起心衰及肺水肿。补液后4~6小时后,如果患者仍然无尿,可给予速尿40mg。

  ②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对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的治疗来说至关重要。

   ③通过心电图及化验血钾来监测血钾变化,根据结果再调整补钾量。

  ④在开始静脉输液的同时,要查血糖、电解质、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血常规、尿酮体,必要时做血气分析、心电图、X线胸部检查等。

  ⑤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合并症,尤其是合并感染者,开始就应使用有效、足量、广谱抗生素药物治疗。

  ⑥加强护理,防止褥疮。 

Tags:糖尿病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