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职场 > 职场生涯

生物医药人才关待破

2011-10-11 10:13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贾岩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引发了人才结构的巨大变化,数以百万计的高技能、专业化应用型人才需求成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和“G20”工程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北京市科委将针对“G20”工程的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融资、重大创新品种临床研究等各个环节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近日,北京市科委举行了“‘G20’工程临床CRO平台项目签约及第三批‘G20’企业发布”挂牌仪式。记者从此次挂牌仪式上了解到,北京市科委将针对“G20”工程的各项支持措施中涉及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企业融资、重大创新品种临床研究、品牌建设及吸引企业来京发展等各个环节,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根据“G20”工程的规划,一期工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2010年实现500亿元、2011年实现700亿元、2012年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也给牵头此项工作的北京市科委及相关部门带来极大压力。

  为了加快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优惠政策将扩大到“G20”企业,“‘G20’工程应用型人才定制培养班”和“CRO平台”将解决企业面临的人才和科研瓶颈。

  据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介绍:“长期以来,尽管北京有着高新技术成果,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并不占优势。为了集中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力量,北京市科委将在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政策支持。促进医药品种加快临床研究,培养产业应用型人才将是‘G20’工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北京还将通过推动京产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在药品招标采购中推行质量优先、建立流通药品再评价机制等政策“组合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牵手大医院  

  最近,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遭遇困境的消息引人关注,很多处于创业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都遭遇了产品转化难的尴尬,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张江的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面临着不得不关门的困境。

  据记者了解,为促进北京企业与京区权威医院建立紧密合作的新药研发机制,加快重大新药临床研究进程,北京市科委成立了由17家医院组成的“CRO联盟”,联盟成员医院的临床研究服务总额约为1.5亿元,占北京地区临床研究总服务量的75%;同时,出台“CRO平台”激励措施,制订《CRO平台项目经费补贴实施细则》,奖励为北京企业及“G20”企业服务的医疗机构。目前已有14家医疗机构获得项目经费补贴,调动了临床医院服务于北京医药企业的积极性。据统计,2010年17家联盟成员医院服务北京医药企业的项目数比2009年增加了78.62%,临床服务总额超过3200万元,服务“G20”企业的项目数占北京企业项目总数的近30%。

  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北京市近期组织了多次“企业-医院临床品种对接会”,促成“G20”企业的7个品种分别与6家医院达成临床合作意向。

  据闫傲霜介绍:“今年下半年,将全面总结‘G20’工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及成果,争取为2012年1000亿元产业规模的实现以及‘G20’二期工程的实施奠定基础。完善4个前沿技术领域的项目组织,启动对优秀成果应用和关键技术突破的布局支持。”

  此外,北京市科委将进一步扩大北京临床CRO联盟的影响范围,吸引一批具有一定服务量,且提供特色专业领域临床试验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入联盟;积极推动临床医院与医药企业合作,搭建“院-企”沟通桥梁,定期组织召开“院企对接会”,更大范围地为北京医药企业提供临床试验服务。  

  走近高校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引发了人才结构的巨大变化,数以百万计的高技能、专业化应用型人才需求成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和“G20”工程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北京市生物制药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不足的困境。为此,北京市科委联合北京市教委共同发起,与校企共同制定、启动了“‘G20’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定制性培养应用型人才,解决市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的指导下,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以下简称生物中心)重点围绕“G20”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特点,针对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所面临的在细胞制备、免疫学等专业领域的研发、质检和生产等关键岗位人才缺口大的难题,制定实施了“‘G20’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已有北京义翘神州公司、北京民海公司等8家企业与北京城市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总计137名学生到企业实习,占当年学生总数的31.93%;博奥生物公司等3家企业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总计30名大专生到企业实习,占当年学生总数的30%。据记者了解,通过该计划的实施,2011年2所学校将为企业输送近200名研发、生产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占当年毕业生的40%。这种以“G20”企业为实施主体,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定向培养方式,既可解决市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可较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

  与会企业代表表示,这一措施能够缓解研发、生产一线员工的紧缺问题,学生提早进入企业实习,能提高其对应用型技能的认识,同时降低了企业招聘、培训新员工的成本。

Tags:生物医药 人才

责任编辑:芸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