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市场 > 药品价格

药价不降反升根源在于定价机制漏洞

2011-09-23 13:39 来源:大河网 我要评论 (0) 点击:


    【慧聪制药工业网】去年售价还是93.5元的药品,如今价格提高至170元;去年售价1082元,如今售价1580元……就在各地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药品招标采购期间,记者发现,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悄然涨价。从记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已经有30多个品种的药,价格出现了幅度不一的上涨。而从这些药品的涨价时机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6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很显然,这样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药品定价机制中存在漏洞,这点无可置喙。由于药品价格在制度安排上存在的先天不足,它的边际效应日益递减,药品价格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此次多种药品价格在医保目录公布前后猛涨,便是明证。按照我国目前的药价形成机制,药品价格基本上分三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即便如此,药企依旧不降反升,这说明了药价形成机制已经成了一大顽疾。

    药品价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既要考虑消费者用药利益,也要兼顾医疗事业的发展,更要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承受能力。特别在定价方面实施改革,要考虑成本因素、比价关系和竞争因素,积极寻找政府定价与市场调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使医药行业、医疗机构、药店和消费者都成为制度改革的受益者。源于此,进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不降反升便有了漏洞可钻。

    首先,进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特殊性,决定了药品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性和药品市场的垄断性。药品需求的绝对性和药品缺乏替代性,导致了药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极低,甚至是零弹性。对于需求弹性极低的药品,降低价格并不能有效地增加需求,提高价格也不会减少需求,而收益却会大幅度增加。

    其次,药品流通秩序混乱,药品交易成本高昂。要想办法调查药品的真实底价,将会是不小的难题。过多的药品经营流通环节和过多的没有经营资质的交易主体,直接加大了药品流通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提高了药品价格。据调查,真正生产成本仅占药价的30%,医院和零售商的利润占30%,剩余40%是流通成本,其中至少有30%属于不良成本。

    再者,进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价格申报与定价机制的不完善。目前,政府定价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成本资料再加上规定的差率制定药品价格,而采取顺加作价的定价原则往往拉长了流通链条,使每个流通环节都可以据此加价,刺激了医院和各个流通环节加价销售药品,特别是销售高价药的热情。这样一来,社会平均成本难以计算,致使药品定价依据难以测定。

    一言以概之,进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不降反升,归咎的问题固然不少,但主要症结我认为还是定价机制存在漏洞。科学合理地给药品定价机制漏洞打上相应的补丁,已是刻不容缓。唯有如此,才能从体制上根本解决进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价格虚高问题。

Tags:[标签:关键字]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