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市场 > 社区新农合

完善社区让“小儿科”不再“老大难”

2011-08-29 15:57 来源:解放日报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在上海,大多数家长会习惯于带着孩子直奔三甲医院看病,但在长宁区周家桥街道,情况有所不同。孩子生病后,不少家长就近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小儿常见疾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相对于去大医院挂号等半天,排队候诊四五个小时,着实方便不少。

在上海,大多数家长会习惯于带着孩子直奔三甲医院看病,但在长宁区周家桥街道,情况有所不同。孩子生病后,不少家长就近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小儿常见疾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相对于去大医院挂号等半天,排队候诊四五个小时,着实方便不少。

社区常年缺乏儿科,在申城是个“老大难”问题。那么,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如何解决的?社区儿科又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记者前往采访找寻答案。

孩子看高烧,10分钟搞定

三岁的文文前两天高烧不退,父母急得满头是汗。小区邻居告诉小夫妻俩,到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个号看看就可以了。上周五上午,文文妈妈抱着孩子挂了号,来到中心二楼的儿科诊室,不用排队,直接由陶文勤医生诊治。医生经过检查,诊断孩子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拿着处方配了药,文文妈妈一算,总共才花了10分钟。因为社区免挂号费,文文的看病费用也节省了不少。

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间小小的儿童诊室,每天接诊量可达25名至30名,大大缓解了社区小儿看病不便的状况。此外,中心还在输液室内特意辟出儿童专间,充分满足了患儿输液的需求。

专家“坐镇”,突围信任危机

孩子看病去大医院,早已是申城家长们的问诊习惯。个中原因,与社区儿科的萎缩密切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自地段医院“翻牌”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儿科一发不可收拾地走向弱化。儿科起病急发展快,家长因担心社区医生技术“不过关”,大多不愿到社区看病;而小儿病人持续减少,医生看病“本领”逐渐荒废,家长更加不予信任……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社区儿科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

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曾面临上述窘境。中心主任吴小岭告诉记者,要实现突围,壮大人才队伍是最关键一步。自2008年起,周家桥作为长宁区的试点社区,与市儿童医院签订协议,社区全科医师、护士分批前往儿童医院接受儿科疾病诊断、儿童输液验血等多项培训;中心招聘了一名二级医院儿科资深医生,常年“坐镇”门诊;另有一名三级专科医院主任医师,每周开设门诊。资深专家的到来,逐渐吸引了家长的目光。

其次,儿科药品必须配备充足。今年社区引入基本药物目录后,中心根据儿科需要,专门列出儿童用药目录,确保诊疗质量不受影响。此外,中心还在儿童医院设立绿色通道,一旦有无法诊治的疑难杂症,可第一时间将患儿送往专科医院,解决了诸多患儿家长的后顾之忧。

完善社区儿科,配套措施需跟上

目前,申城正值人口生育高峰,各家儿童专科医院常年人满为患,患者等待时间超长,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要缓解这一现象,社区开设儿科是一条捷径。但迄今为止,鲜有社区能像周家桥这样,开出专门的儿科诊室。

“社区卫生服务,理应囊括从孩子到老人的健康,可现在孩子看病社区不管,居民的需求难以真正满足。”一位业内人士说。记者采访获悉,相比其他科室,儿科风险大、收益低,是许多社区乃至二级医院不愿开设儿科的原因。儿科无论诊断还是用药,与成人科室大相径庭,如社区缺乏相关技术和人才支持,开设儿科并不现实;而儿科药品收益有限,医院也缺乏设置儿科的“原动力”。

专家建议,要在社区完善儿科,相关配套措施必须及时跟进。例如鼓励专科医院、综合大医院儿科与社区对口挂钩,为后者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社区基本药物目录应增设儿科用药类,引导社区积极主动服务患儿;此外还可通过提升儿保在社区的报销比例、转诊大医院增设绿色通道等,引导家长带患儿首诊留在社区,让孩子们看病真正不再难。 

Tags:医院 社区卫生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