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中国制药百强榜单创始人陶剑虹:前排是狼性文化的进攻激素(3)

2011-07-10 08:53 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要评论 (0) 点击:

    记者:您曾经走访过百强榜的多家优秀企业,能否描述一下您心目中的“优公司”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包括规模、效率、创新、成长,这些因素对定义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何在?

    陶剑虹:这是一个竞速时代,没有谁能永驻潮头。新医改加速了医药行业资本聚集的速度,未来百强企业内外部的并购重组或将更加频繁,我们已经看到,“十一五”期间,一些拥有良好产品线或是完善的终端网络资源的百强中后段企业,已经成为被并购重组的重点对象,百强中前段企业则借助资本的力量壮大,并购整合高潮不断。每一个医药企业都有独立的个性,没有一条成功的路径是可以简单重复的,但是成功在于坚持,不仅要活得长久,还要有平衡、整合、创新的能力。因为在经历全面激烈的竞争之后,新的制药业百强会毫不迟疑地到来。制药工业集中度每提高1%,意味着百强企业必须贡献10亿~12亿元的销售增长,而这背后是更多的被兼并或淘汰的企业,“块头”在不断增大的百强排头兵们需要更高的智慧进行优化整合,才能得以保持自己前排的位置不被替代。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与之前的粗放式发展不同,对医药强者的主流评价标准已经转变,规模数字的大小无法涵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貌,“强公司”是一个在规模上充分自信、又有着充实的发展底蕴的主流集群,他们将视野拓展到产业链的远端,开拓疆土,整合增殖,成为中国医药先进生产力的支柱。

    我们看到,在百强名单中,一些具有雄厚产业基础的大型国企,如哈药、华药等,在建国初期就担负着重要责任,有“四大家族”的美誉。它们以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以及头孢的生产为标志,原料药领先,同时剂型也多,品类齐全、品种丰富,代表着制药工业的重要基石。但某种程度上,仍以总成本领先为盈利模式,即“东方不亮西方亮”,有的产品不赚钱,但也维系供应,只要有的品种或品类赚钱就可以。它们肩负着为国家担当抗震救灾和储备物资的重任。这些企业的产业基础雄厚,最早是靠国家培育投入建立起来的。这一阵营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曾经衰落过,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时代,它们也面临转型、上市等战略,但这类企业还是被看好的,而且经过积极的变革,它们现在也活得很好。然而,这些“强公司”尽管在规模上充分自信,但到一定规模后效率便是其挑战。这种强大的规模经济背后,是否会重蹈规模飙升后利润率下降的尴尬局面?比起规模本身,整合自身资源更是他们面对的首要难题。

这类企业今后要注意的是效率,包括资金运用效率、人才效率等等,还有可持续发展问题、接班人更替等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到目前为止,百强榜单里,位置居前的就是这些企业,它们仍然是中国制药的脊梁。

    但以后它们是否能继续稳站在前排梯队呢?这也并非必然。之所以能站在前排,是经历了痛苦的选择之后,用意识到所有现状都随时可能沦为失败的清醒换来的。为明天所支付的成本,就是小心而大胆、谨慎而积极地做强、做大,目的就是挤到前排去,做永远的强者。前排——是一种积极的市场哲学,是一种时刻面临危机的主动发力,是一种激发欲望和吞并后排的一流创新,是一种狼性文化的进攻激素。

    其实优公司的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却被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利润给隐藏起来了。创新是百强榜向来强调关注的主旨。创新是一个企业达到稳定、可持续发展阶段的集中表现,创新力也是医药企业在新医改大变局中“二次创业”的重要砝码。我们综合考虑规模、效率、成长性、创新能力等多个指标体系的影响,勾画出一个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企业模型,而创新是对百强企业未来发展一项重要的检验指标。

    我们知道,在产业集中度仍有提高空间的今天,规模(销售收入、资产、人员数量等)仍是部分企业占领市场份额的有力手段,而效率(利润、销售利润率、人均利润、资产负债率等)则是企业追逐的核心,成长(多项考核企业业务成长能力等指标)则是其稳健与持续增长不可忽视的动力。但我们最为重视的却是以创新为引擎,驱动企业持续高增长的百强企业,创新是制药业的灵魂,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当下,企业要谋求长远发展,必须依靠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升级。

    期待商业智慧的复兴

    记者:我们看到本次百强榜推出的核心关键词是“赢”,您能否具体阐述一下“赢”对百强企业的意义?您认为优公司的“赢”点何在?怎样才能在产业发展与企业生存间取得平衡?并在获得话语权的同时活得长久?

    陶剑虹:杰克·韦尔奇写过一本书《赢》,他将毕生商界心得都融于这本书中所探讨的现代管理理念——怎样才能“赢”?我觉得他关于赢的解读十分深刻。中国式商业领袖,更多是智者韧者,面对残酷的商业竞争、“赢者通吃”的生存规则,我们的生存智慧应该更要思考怎样活得长久,而不是拼得勇猛。位次的更迭只是暂时的,只有启发能产生价值的经营思维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才是百强榜存在和发展的真实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要想成为“优先、优势、优化”的中国医药产业优公司,就必须在产业中属于优势,可能优先,为之优秀。而百强企业即使已经达到这样的价值维度,却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百舸争流,企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要获得话语权并活得长久,必须得有谋略,这就是为什么本次百强我们提出“智公司”的概念。它代表企业的商业智慧,是让财富增值的经营团队的洞察力与创造力,也是公司决策、管理、人本等软实力的重要指针,这是考察企业远见,成就企业发展第二次飞跃的重要力量。这也将成为行业内一种发展能动的普遍焦虑,一种对未来的焦虑。

    记者:对目前不断变革的产业环境而言,百强评选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百强榜的评选是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医药产业未来的一份期许?

    陶剑虹:作为产业中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对产业变革和行业发展给予印证,从第三方观察者角度,不仅集结百强趋势变化,同时亦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认知自身在产业中的位置和发展标杆,让领先者持续领先,后进者奋力前行;让中国药企摆脱“术”层面的较量,发现蓝海,建立新兴的商业模式,在变化中获取战略性利润;我们的心态是开放和放眼未来的。

百强的指标是纯粹的,只用企业过往一年的销售数据作评估;百强评选的规则是残酷的,每一年都会有新人上去,旧人下来;百强的深层意义是多元的,这不仅仅是一种对规模的礼赞,更是一种对企业成长与成熟的深切关注。基于此,今年百强特刊将站在全球医药产业变局的新节点上,从规模、效益、成长、创新4个维度来为医药产业还原制药企业标杆的特质。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百强会从创意之初,就是以树立企业典范,引领产业发展为价值诉求,以纯公益性、刚性指标评选为操作规则,来践行我们医药经济报作为医药健康产业脑袋与良心的使命。当然,这份榜单也承载了我们对产业未来的期许。可以说,过去5年,中国医药产业几乎所有重大机遇,都是体制、机制甚至是政治环境变革的伴生品,未来,我们理应期待由更多的商业智慧主导而谱写的历史新构成。我们已经看到现代集群智慧的发展,远远超越传统意义上单一企业管理者的一维架构,商业智慧实则已经进入了一个体系化运作,其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百强评选也是这种集群智慧之一,对产业持续的跟踪分析所集聚的趋势探索,是将多种宏观与微观现实元素聚合之后,形成的比个体之和更大的价值解锁,对企业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对未来新商模式提供了更多发展思路。百强的发布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企业单一商业智慧的挖掘,而是产业群体所集聚的商业智慧复兴,这种集群性的智慧必将为医药产业描绘一个更美好的新时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制药百强 策划师 创始人 陶剑虹

责任编辑:refine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