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药企经营

医药行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2)

2011-06-16 16:18 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医药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谁招到的实用人才最多,谁就能抢占各种有利先机。业内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曾在外企供职多年的医药专业人士是本土企业的人才策源地,特别是欲快速与国际接轨的药企,更需要拥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加盟。

 企业文化冲突:“影子”挥之不去

正像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出身与家教的影子一样,每个职业人身上,也都刻着原公司的文化烙印,看不到也说不出,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比如用中英文发邮件的方式、对同事的称呼、习惯性的动作及肢体语言。如果两家企业的文化差异较大,还容易被误解或曲解。

每个公司都有特色的文化,从大而言,不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各种管理制度等都会存在差异;从小而言,不同企业的沟通风格、做事习惯、日常穿着等细节,也都难相似。企业文化包容了太多的内涵,外企与国企、民企不同,服务型公司与产品型公司不同,初创期公司与高速发展期的公司、成熟期公司不同。

企业文化往往还带有鲜明的创始人特质。一个人在某个环境中呆得时间长了,会潜移默化地适应原有的风格。换到新环境,也会下意识地沿用原有做事方式,尽管这种做法在很多时候并非有意,而是惯性的延展,但彼此间的差异仍会在不经意的细节间显露出来,进而成为彼此不能适应的根源。案例一中的徐先生,就是从典型的指命性管理风格进入到重人际关系的企业工作。

解惑 

 [方式一]

让他们“被关注”

每个人都是有需求的。引进人才多是高级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的核心需求往往深埋于“冰山模型”之下。然而,很多高级人才被招聘进来后,老板一句话:“空间无限,就看你自己怎么发挥了。”如果是这样,引进的人才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

给新引进人才设定导师,提供一对一的支持是个不错的做法。公司在设定导师时,应该选用老员工中有一定地位、声誉和影响力的人帮带。同时,导师应熟悉公司业务和管理,在能力、态度上均有过人之处,能对引进人才的行为方式、工作习惯和管理风格等进行积极的正面影响和促进,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原有人才对引进人才的成见或抵触情绪。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关注得越多,就越有安全感,越有被重视感,然后在工作中也会更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高级人才被引入后,老板还要定期与其沟通,不要等问题出现了才去过问,那就有可能错失良机。  

 [方式二]

合理的原则/高效的流程

对工作质量的高要求,是有外企经验或海外阅历的人员较为看重的。对于小企业特别是发展型企业来说,往往会将精力放在高速成长的业务拓展和市场占领上,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这一点,也是引进人才需要事先做好了解并有充分心理准备的。

引进人才和原有人才之间的很多冲突就发生在工作之中,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原则和高效的流程,很可能导致问题的进一步升级。因此,借引进人才之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择、使用、保护、交流、升降、培训等制度,将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医药行业 管理方式 药企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