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药店经营

药店诊所的中国式继往开来

2011-05-16 16:19 作者:刘冠中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自古以来,中医师就是自开药房并为病人诊疗,是一种“药店+诊所”的模式,中医师的利润来自诊金和中药饮片销售毛利。中国现代零售药店出现以后就曾有过“药店+诊所”模式,但由于当时政府的宏观监控和配套运营法制不完善

      笔者在2007年初曾撰写《药店诊所的中国From EMKT.com.cn式猜想》的文章(见2月7日、14日本版),文中对影响药店圈经济健康发展的六大矛盾、矛盾的解决之道以及药店诊所定位、作用和运营做了阐述,让笔者和业内同仁欣慰的是,民声得以回应,建议得以采纳,在药店圈经济发展日渐疲惫的时刻,在开明政府的指导下,药店圈经济终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中医坐堂”开禁和十七大“医药分开”的重大利好。相信与大洋彼岸的“西医坐堂”相呼应,“中医坐堂”必将导致药店诊所的中国式继往开来。

  2007年9月26日是中国药店圈的所有成员为之纪念的一天,卫生部正式发布通知在局部区域试点零售药店设置中医坐堂,这是零售药店经营模式的一种继往开来,将成为药店圈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模式转变的信号,其背后蕴藏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政府信息需要零售药店去自主挖掘。

  初禁、开禁、再禁?

  自古以来,中医师就是自开药房并为病人诊疗,是一种“药店+诊所”的模式,中医师的利润来自诊金和中药饮片销售毛利。中国现代零售药店出现以后就曾有过“药店+诊所”模式,但由于当时政府的宏观监控和配套运营法制不完善,导致“坐堂医”成为一个敏感的字眼。那时的处方药零售管理及“坐堂医”的处方权利都没有进行很好的规范,不少零售药店与制药企业以牺牲患者利益为代价牟取暴利,严重者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死亡,与现在的“黑诊所”颇为类似。脱离市场需求即目标消费群的健康药学服务需求的市场行为终于在市场与行政的双重打压下寿终正寝,2001年,卫生部初次禁止零售药店采取“药店+诊所”的运营模式。

  如今,在市场需求即老百姓的涵盖药学与医学的全面健康服务需求,以及政府医疗体系布局捉襟见肘的卫生资源需求的双重需求结合下,“坐堂医”在初禁6年之后迎来了有条件的小范围开禁。其背后蕴藏了以下信息:

  零售药店健康发展的需求受到关注  

  政府已经注意到由于《处方药管理办法》等行政限制导致零售药店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行业平均单店营业额不足西方零售药店的1/15,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竞争事件,如非市场化的平价竞争、恶性化的工商博弈,这些事件的发生说明,零售药店的利润危机已经影响到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步伐。

  中医坐堂是“医药分开”的序曲

  十七大提出“医药分开”的远景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旧体制的更换势必需要经历反反复复的摸索,目前的零售药店是否具备医院药房的功能?可以说,现阶段在人力、资金、品类管理、药品储藏、物流、药学服务的临床化程度、店址与医院的远近等方面,零售药店还不具备“医药分开”的条件。“中医坐堂”一方面是为了弘扬中医文化,提升日渐衰弱的中医学术影响力与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是政府为调研、监控和锻炼药店对临床化处方的处理能力,从而为“医药分开”国策的实施做好前期准备。

  开禁的基础是大健康服务

  开禁,作为有条件的实施,对于药店的盈利虽然利好,尽管中药饮片的毛利较高,但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体盈利水平,在西医盛行的当前,中成药西药化成为一种趋势,但“坐堂医”并不能开具中成药处方单,西药和中成药的利润占据了药店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另外一个部分则是非药品的销售利润,如各种药妆产品等。一天全科医师坐堂未开禁,“坐堂医”为零售药店带来的额外利益都是有限的。事实上,政府开禁的本意应是在提升零售药店大健康服务能力的前提下逐渐提高盈利能力,如果零售药店仍然以牺牲消费者健康利益为代价牟取不合理利润,那么政府既可从初禁到开禁,亦可毫不犹豫地从开禁到再禁。

“药店+诊所”模式的大健康定位

  零售药店的狭义定义是药品供应商和目标消费者直接交易的中介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竞争的加剧,这个平台已经不是简单的药品交易场所,其含义已经扩展为“消费者健康交易平台”,除了药品之外,消费者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健康增值服务,无论这种服务是免费的还是付费的。

  正是这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导致了零售药店的功能悄然发生转变,从十七大对全民医保、全民健康的强调,到零售药店涉水中医坐堂,无不印证了零售药店的变化,包括零售药品品规从单一到丰富,零售药店运营时间从短到长、药学服务从简单到专业、医学服务从无到有再到专业。这些变化促使零售药店具备了“大健康”服务的功能。

  所谓“大健康”,笔者认为就是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全面需求。消费者不仅需要治疗疾病,而且需要预防疾病,当然也包括如何养生。只要能够满足消费者大健康需求的药店,就可以称之为“大健康药店”,它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健康需求,这是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需要药店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同时升级方可完成这种转变,原来仅仅配备药师的药店还可能需要配备营养师、中医师,甚至西医师,原来仅仅配备药品的药店还需扩大品规,如各种健康营养品、初级常见慢/急性疾病诊断设备等。

  顺势而为的“药店+诊所”模式在这样的市场基础上应运而生。由于零售药店受制于医疗资源的短缺,无法提供临床化极强的专业诊疗服务,从规避不必要的医疗卫生纠纷以及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利益出发,药店诊所应该定位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补充,突出消费者健康养生服务、疾病预防服务方面的业务,而社区医疗恰恰在健康养生方面处于薄弱环节。

  不同商圈药店诊所的运营构思

  医院圈药店诊所

  以处方药、保健品、中药饮片为主要经营品类,为医院客流提供养生、疾病治疗后的恢复、常见疾病的诊疗服务,以中医师、营养师、药师为主要专业队伍。

  商业圈药店诊所

  以非处方药、保健品、中药饮片为主要经营品类,为商业圈流动购物消费者提供时尚、健康生活服务以及突发性疾病诊疗服务,应以具备美容养生经验的中医师、营养师、药师为主要专业队伍。

  社区圈药店诊所

  以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中药饮片为主要经营品类,为相对固定商圈内的居民提供日常健康服务以及常见病、慢性病诊疗服务,应以具备临床经验的全科医师、中医师、营养师、药师为主要专业队伍。

  超市圈药店诊所

  以非处方药、保健品、中药饮片为主要经营品类,为超市购物人流提供时尚、健康生活服务以及中医养生服务,应以具备美容养生经验的中医师、营养师、药师为主要专业队伍。

  郊县圈药店诊所

  郊县是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的地区,也是“黑诊所”最为猖狂的地区。随着新农合的推广以及农村“两网”建设的规范与壮大,郊县及农村的医疗体系逐步完善,但对于相对庞大的非城市人口来说仍显不足,因此,郊县圈药店诊所应配备临床经验丰富的全科医师,以弥补郊县医疗资源短缺的不足,为所属商圈的目标消费者提供及时、正确的诊疗服务。这类诊所可以在条件许可下开设注射室,并建立有效的不良反应快速应对程序和设备。 

Tags:继往开来 中国式 诊所 药店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