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药店经营

零售药店越连锁越品牌

2011-05-05 13:11 我要评论 (0) 点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药品零售行业也不例外,从以前的统购统销到现在的零售连锁药店遍地开花。药店的发展从最初的单体药店唱主角,演变成了目前的以连锁为主导、单体药店并存的局面。  

是谁跨出连锁第一步

连锁药店起始于何时?业内人士都认同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说法。但是,对于是哪家药店率先跨出连锁第一步,业内却颇有一些争议。  

“金象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连锁经营,但是由于政策限制,直到1997年才开始实行。”北京金象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这样说过。而深圳中联大药房则声称,其在1993~1995年期间就提出了连锁经营的思路。随后,海王星辰成立,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海王星辰的成立才真正标志着连锁经营的开始.

原上海益丰大药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毅对这个问题持这样的看法:“到底是哪家药店先跨出了连锁的第一步,这个问题比较难考证,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跨出连锁第一步的药店对以后药品零售行业产生的影响。基于这个考虑,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海王星辰是先行者。”罗毅认为,金象虽然很早就提出了连锁经营的理念,但是其经营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其经营的区域也主要以北京为主,而海王星辰的成立可以说是奠定了连锁药店发展历史的里程碑。罗毅表示,海王星辰给业内带来了一套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行销模式,同时也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流程,这些对后来的连锁药店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之后,许多连锁药店的发展都是参照海王星辰的标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和完善的。

连锁发展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有业内人士对连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认为国内连锁药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连而不锁”阶段,这是连锁药店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单纯追求连锁门店外观标志的统一,而忽略了内部管理的规范;第二阶段为“又连又锁”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连锁药店开始重视内部的管理、配送、培训等;第三个阶段为连锁药店提升企业品牌的阶段,这时候的连锁药店,除了在管理方面下功夫以外,还十分重视药店能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并努力实施差异化营销,开始寻求多元化经营,药妆店、便利店等形式开始出现。

对于连锁的发展历程,罗毅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从时间上来划分,连锁药店的发展也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以前,那时的连锁药店处于萌芽状态,零售业态以单体药店为主。这个时期药店的管理比较粗放。第二阶段是2001~2007年,这段时间是平价药店的快速发展时期,平价的兴起带动了整个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这时也是连锁药店的“跑马圈地”时期。如金象足迹遍及全国10多个省、20多个城市。2001年9月,海王星辰全国直营门店近160家,其中,深圳近100家,其余则分布于昆明、广州、成都等8个城市;到2002年底,海王星辰已在全国12个大中城市开设直营门店320家。在广东,“跑马圈地式的药品零售门店发展,在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中形成了‘问鼎逐鹿\’的竞争态势。2001年之前,广东省只有几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从2001年至2003年短短的两年内,广东省药品连锁企业的发展已达70家之多。作为这70家药品连锁企业之一的金康药房,也从原来5家门店发展到40多家门店。”广东金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浩涛如此描述这个时期连锁药店的快速扩张。第三阶段是2007年以后,这是连锁药店的调整管理时期。罗毅认为,比起其他商超,连锁药店目前的管理仍然比较滞后。从旧体制脱胎而出的医药连锁店,大多企业规模偏小,原有的管理基础薄弱,还没有完全从人才、资金、管理方面真正构建起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统一核算和统一形象的连锁品牌体系,更多的只是从形式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此外,在第二阶段的快速扩张时期,管理的发展速度无法跟上扩张的脚步,这使得连锁企业的管理相对滞后。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连锁药店扩张的速度开始放慢,转而集中精力练内功,提升企业品牌。

门店盈利需要硬件支撑 

目前,我国药店数量大约34万家。有业内人士用“超饱和”来形容目前我国药店的发展状态。在这种超饱和、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我国连锁药店盈利之路在何方? 

郑浩涛表示:“现在流通领域的企业还是过多,产业集中度仍然不高,导致企业运营成本高企。”针对这种现状,郑浩涛认为,“通过强调企业人员的素质来提高准入门槛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就目前药学人才的数量看,与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这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弥补的。即使以后弥补上了,由于供给的不及时性,还会导致人才由紧缺到冗余,这个情形在几年前的计算机行业中曾经出现过。因此,个人认为,应该强化的是企业的硬件条件。”  而罗毅则表示,在这个时期,连锁药店练好内功最重要。罗毅认为,2008~2009年,是企业资本的调整期。在大环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上游企业所受到的冲击比较大,而连锁药店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仍然有所波及。因此,除了“老百姓”、“开心人”、湖南益丰等有风投资金注入的连锁药店以资本为纽带对外扩张以外,其他以自有资本发展的连锁药店,其扩张速度都会有所放缓。罗毅建议,以自有资金为扩张基础的连锁药店,一定要慎重看待对外扩张。他说,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流畅的资金链为基础。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国内就有知名连锁药店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最后轰然倒下的先例。此外,罗毅还建议,对于那些准备收购、兼并其他药店的连锁药店来说,目前也不是好时机。他说,目前零售连锁药店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比较有限,不少药店的运作还比较顺畅,因此这段时间不适宜收购、兼并。如果等到金融危机对该领域的影响比较大时,到经济即将复苏前,才是收购、兼并的好时机。

记者手记 

漫漫兮连锁之路  

■   黄少然

现在还隐约记得小时候,母亲为了给我们姐妹买提高免疫力的药,总是得托亲戚去香港购买。而在当时,买到“香港药”就等于买到了疗效,那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一种安慰。而如今,家门附近就有大大小小几家药房,药品的种类也琳琅满目,“香港药”再也不是我们精神上的一种安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就是记者对药店发展最直观的感受。 

由于工作关系,平时逛街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去药店逛逛。久而久之,一些常去的药店给我留下了印象。有好的,也有不好。比如,有些大药房的经营面积很大,像个超市,品种比较齐,店员一般比较有活力,服务态度也很好;有些国营药店,店员年纪比较大,服务态度也欠佳;还有的药店大多数开在社区,店员服务态度虽然不错,但是药品品种不多,有时同一个品种,只有一个厂家的产品,而且是非品牌厂家产品,药价也偏高。这是常去的几家药店给记者留下的感受。 

改革开放以后,平价药店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购药的方便,而当平价不再是药店的“杀手锏”时,不少药店都在寻求新出路,便利店、药妆店等多元化经营开始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购物积分、送药上门等服务开始推出。尽管药店在服务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是这些服务都大同小异,很难“拴住”消费者。因此,这些服务也越来越难以给药店带来持续可观的收入。 

还有些药店为了保证利润率,主推非品牌药或者一线品牌的二、三线品种,这是药店的常规做法。主推非品牌药,这对于一些对药品知识比较浅的消费者来说,行得通,药店也能获得高额的利润;而对于一些有医药知识基础的消费者来说,只会造成消费者的反感。而随着消费者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知道了药店的“把戏”,可能很多消费者会转而购买药店的低价品牌药。到那时,药店的利润点在哪里?  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很多药店放慢了扩张的脚步,转而开始练内功。笔者认为,药店经营者应该趁着这段时间,好好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

Tags:药店 零售 连锁 品牌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