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医疗器械

医械企业抢补短板 首家第三方公司试水(2)

2011-04-28 09:50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目前,医疗器械售后维修服务问题仍然较多,在售后服务权利争夺上,医疗机构大多处于劣势,医疗售后维修仍是卖方市场!”医博会上,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李斌对记者说。

到会的意大利TBS集团总裁Diego Bravar表示,据他估算,目前中国医院设备商业价值正逐步和欧洲接近,但国内经济发展迅速,欧洲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有60%的意大利医院使用临床医学工程外包服务,意大利医院的一半技术人员来自器械公司。成立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TBS,1992年只有两名员工,现在已有2000名员工,分布在13个国家,为1000多家医院提供第三方医工服务。TBS也于2009年在意大利证交所上市。近10年,TBS差不多保持32.8%的年增长,这也代表了临床医工第三方服务的快速发展前景。目前,TBS在这个行业名列法国、英国市场第一名,在德国、西班牙占有一定份额,2010年4月进入印度市场,目前负责当地70多家医院20000多台设备的维护。

Diego Bravar认为,目前欧洲和亚洲医械市场合计已经超过美国市场。其中,新兴的中国市场很有潜力,在临床医学工程外包服务上是个巨大的市场。而中国目前尚无大型第三方医工服务企业,刚成立的特博斯公司希望能改变临床医学工程在中国的现状。

对于医械服务外包,王杉认为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从近年医院的其他服务外包尝试来看,王杉认为,对医院高值固定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外包管理,可能是解决大型设备维护费用高企问题的一种方案。将医学工程服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企业,医院考核服务质量,符合医院利益。王杉指出,医院设备运行维护,工作量大、要求高,又直接和医疗服务质量紧密相关,仅靠医院医工人员不可能满足要求,需要各方参与,研究解决之道。国药特博斯成为第一个医工第三方服务“吃螃蟹”者,医院方面肯定欢迎,期待企业有可供借鉴的案例在国内出现。  

医工服务大有可为  

在医械行业,维修一直是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GE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谈到售后服务时介绍,GE医疗于2011年初提出基层医疗战略“春风计划”,为各级基层医院提供一系列的技术、产品、信息化、培训与服务解决方案,全面开启GE中国基层医疗的发展之路。GE医疗通过服务和培训提高基层的软实力,支持基层医院的可持续发展。3月底,在广西百色启动的“基层影像医师系列培训”,将陆续组织全国基层医院的近2000名医生进行培训,提升临床和超声科医生的整体技能。

 段小缨还透露,因高端市场的服务模式和基层医疗市场的服务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加大基层市场开拓也对GE现有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以前做高端市场,基本上是由GE的服务工程师、维修工程师直接到医院提供服务,完全可以在24小时之内或者48小时之内到达。但是,要去基层医疗市场的话,因为比较偏远,路上花的时间比较长。针对实际情况,GE调整服务维修网点布局,今年将在华东、华西、西南增开新的维修点;这此基础上,还进行一些新的模式探索,比如远程服务维修。 

在医博会上,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周军表示,现代医学与医疗器械相伴发展,医疗装备技术与国际看齐,成为保障医疗服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我国在医学工程技术发展上滞后于发达国家,政府重视不够,尚无医工方面的专业技术序列,技术人员缺乏、水平不一,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卫生部不久前下发了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希望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医疗器械,强化安全管理。

周军还指出,2011年是医改的关键之年,医管司也承担了核心的医院改革工作,按照医改工作安排,希望16个试点城市在医改难点的医院改革方面有所突破,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出有益的尝试。医改的成效要体现在医院对患者提供什么服务上,体现在能否高效地为百姓看好病方面。如果没有设备,医生很难工作;但如果设备不安全,对患者治疗的影响就很大。因此,安全用械备受重视。大力发展临床医学工程,使创新设备在临床中使用更方便,更安全。医博会上出现很多创新技术和创新企业,这与国家医改的方向是一致的。业界不乏可供借鉴的做法和经验,相信会推动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从近年医院的其他服务外包尝试来看,对医院高值固定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外包管理,可能是解决大型设备维护费用高企问题的一种方案。将医学工程服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企业,医院考核服务质量,符合医院利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医械企业 医院 医械市场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