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保健品营销

保健品会议营销的优与忧(3)

2011-03-29 10:14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有人认为保健品会销已经穷途末路了。我认为这是误解。首先,会议营销不是保健品行业的专利,会议营销的优势,可以发挥到更广阔的行业中去;其次,会议营销已经在保险基金甚至汽车奢侈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其三,保健食品管理条例的自相矛盾还表现在规定保健品不许使用医学语言。那么我们要问了:你批准保健品的“调节血压、调节血糖、免疫调节、调节胃肠、缓解视疲劳、增强骨密度”等,又是什么语言呢?

其四,条例规定保健品不许宣传病例。治好了不让说,治不好全国播。试问哪家医院不死人?哪种药品有效率100%?全国只听说吃药不当死了、残了不少人,吃保健品死的也有见媒体报道的,但最后发现大多是诬告。有关部门的法规对医院和药品是如此地支持与保护,但对保健品却是如此地刻薄。

在相关部门及媒体的双重连年打压下,保健品消费还呈现大幅上升势头,这说明保健品确实是有效的,纵然保健品行业里有些良莠不齐,那也不能成为整个行业的错。但遗憾的是:在中国,保健品这样的朝阳产业却被主管部门和媒体打压成了残阳产业。

造成保健品行业信誉度降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保健品企业的“夸大宣传”,而是保健食品相关管理条例的不够完善。在现行制度下,无论保健品企业怎么做,都违法。将整个行业都划为违法的管理条例肯定有失公允。

二、社会舆论的导向造成老人是弱智群体这一错觉。

社会舆论总是认为保健品行业是在欺骗老年人,仿佛人一过60岁就弱智。其实在服用保健品的老人中有很多是省部级领导,有很多是市、区、处级退休领导,有很多是大学校长、教授、中学教师,老将军、老工程师、技术员等甚至还有院士。他们服用保健品是经过理智的考查后才决定的,他们决不是可以被几个保健品公司的小员工就能忽悠的。

即便是普通的老人也累集了一辈子的看人看事的阅历,不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更何况保健品是吃到自己身体里,一天两天没有效果,几个月半年再没效果,消费者不找你算帐吗?企业还能办下去吗?很多好的保健品企业一存活就是五六年甚至十几二十年,没效果它怎么活下来的?

三、保健品的受益者大都为失去权利及话语权的弱势群体。

昔日大权在握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他们讲述的保健品在他们身上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也被人嘲笑为“托儿”,被保健品法规列为违法,因为保健品法规明确规定不允许谈功效,更不能有病例。

儿女们年富力强,身体无痛苦,自然体会不到老爸老妈日日为高血压、冠心病迫害,夜夜为骨刺、失眠煎熬!所以看到老爸老妈买点保健品就从心底反对,当然不会给保健品说什么好话了。自己一顿饭花费一两千,洗个澡一两千,买一块表花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一套化妆品几千,一个手提包上万,一个美容卡几万,一件衣服几千几万,一个健身卡几千上万,一辆车几十上百万,一张高尔夫球卡十几万等大手笔地花钱,老人买点救命减轻痛苦的保健品花点钱这个反对呀!好像老人本应留给他们的遗产都送给保健品公司了!所以全社会团结一致对保健品进行喊打喊骂,没有一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替保健品行业说句公道话,没有一个政策扶持补贴保健品行业,取而代之的是卡、堵、罚、高频负面曝光等……

四、不允许宾馆接待保健品会销是一剑封喉的绝杀。

有些地方例如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出台限制规定,城区内已没有宾馆敢接待保健品会销了。导致许多保健品公司倒闭。即使其他城市暂时还允许宾馆接待,但一旦有一天也不允许了,保健品会销将消亡了,对公民免费补习生理常识的窗口就关闭了。这样的政策限制使得保健品行业的从业者不可能构思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只能顾及眼前利益,甚至做出杀鸡取卵或不诚信经营的恶性事件,更不可能产生保健品的巨头企业,与国外企业形成不了有力竞争。中国人不信中国的保健品,那就大笔地去买外国的保健品,钱都流向国外了,其实国外大多数保健品的科技含量还不如中国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保健品营销 保健品会销 保健品市场

责任编辑:芸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