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难解农民看病难 医疗资源配置还需动手术
记者在住院部里走访一圈,结果发现住院部的每一层都像这样:走廊两边放满了临时增加的床位,走廊中间的通道,勉强可以让前来护理的医护人员通过,由于空间紧张,患者家属们只能靠在病床边上照顾病人,到了夜里也根本没有可以栖身的地方。
新医改调查:新农合怎么办?
看病贵、看病难一直困扰着许多人,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来推进医改,新医改方案也将在近期公布,新医改方案究竟会带来哪些改变?从今天起,我们选取了安徽、云南和宁夏的三个地方,将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来探索医疗体制改革,今天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实施八年了,到底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不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起来看看记者在安徽省无为县的调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个女孩叫郭飞飞,2007年夏天,一场疾病改变了她的人生,也改变了她的家庭。
无为县无城镇城北村先锋村民组郭俊武:“他说这尿毒症,我就问他,这个尿毒症严重不严重?他说这个尿毒症已经到晚期了,我当时我就吓晕了。”
医生告诉郭俊武,要挽救女儿的性命只能是找到匹配的肾源,做肾移植手术,万幸的是,通过配对检查,郭俊武自己的肾可以移植给女儿,然而,巨额的手术费却让郭俊武非常发愁。
郭俊武:“我就问医生,做这个手术大概要好多钱?他说大概要甚至二十万,大概要甚至二十万。”
郭飞飞知道,昂贵的手术费用对家里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而且长期以来,村里人得了病也都是“小病拖、大病扛”,因此一开始她拒绝接受手术,为了说服女儿,郭俊武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卖掉了自己跑运输的货车,再把亲戚们东拼西凑的钱一起捧到女儿面前。
郭俊武:“当时我就跟小孩子,把钱捧给她,要不然小孩子不愿意做。”
郭飞飞:“他就讲嘛,反正亲戚借一点,农村合作医疗报一点,能减轻好多负担,他就讲换吧。”
就这样,2007年12月,父女两在合肥做了肾移植手术,手术前东挪西借的钱基本上全部花光了。
郭俊武:“我算算加起来,算大大小小,做过手术以后,到年底的时候,大概是15万多,后头再来一个感染,就18万多了。”
正是在2007年,安徽省无为县推行了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当时的筹资标准是:农民每人交10元钱,各级政府补助40元,全县当年的平均补偿比例是33.4%,根据当时的筹资规模,无为县规定每户农民每年最高的报销金额,不得超过两万元。
虽然和花掉的近20万相比,报销的两万元是杯水车薪,但是能报销一点一家人还是非常高兴,然而做完肾移植手术后,这个家庭的境遇却大大改变了。
房子被卖掉后,很长一段时间一家人只能寄居在亲戚家,2008年,村委会出了钱,在左邻右舍的帮衬下,郭俊武盖起了现在的这个房子。
郭俊武:“家具也不打算置,也不打算装房子,就这样就行,只要能住,能那个就行。”
以前郭俊武跑运输,一个月能挣4、5千元,现在不光车卖掉了,把自己的肾移植给女儿后,他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干不了重活。
飞飞的母亲以前一直在家里操持家务,现在为维持家里的开销,在一家小饭馆洗碗打杂。
郭飞飞:“我妈妈在那里打工,一个月就800块钱,在那里帮人家洗碗也挣不了多少钱。”
记者了解到,现在郭俊武家里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然而手术后,飞飞每个月要去合肥的大医院检查一次,每天还要吃十几种抗排异、抗病毒、护肝、养胃的药物,一个月的平均花费都在八、九千元。
郭俊武:“她不笑的时候,我在家里就老是发愁。”
所幸的是,2008年起,新农合的筹资标准由50元变为了100元,由于筹资规模扩大,无为县的补偿比例也由2007年的33.4%提高到了49.6%,报销封顶线设定为了5万元,这让郭俊武一家人看到了些许曙光。
郭飞飞:“反正就是心情好一点,因为负担要轻一点。”
在安徽省无为县,目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人数达到了105.9324万人,2007年,参合农民获得补偿58374人次,总补偿金4296.87万元,其中获补偿万元以上的485人,达封顶线2万元的52人;2008年参合农民获得补偿149005人次,总补偿金10247.89万元,获补偿金万元以上的1151人,达到封顶线5万元的57人。在郭俊武一家人的新农合就诊证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个月报销的费用,郭俊武告诉记者,就是靠每个月报销的费用,再加上东挪西借的钱,每个月才能维持飞飞的检查和药费,如果有一天,飞飞的病情有反复,他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飞飞母亲:“她就不能感染了,感染就不行,感染它就家里资金就肯定好危险了。”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足、人员短缺,仍然在制造新的看病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推行到现在,全国参加人数已经达到了8.14亿,覆盖全国91.5%的农村人口,而在安徽省无为县,这个比例更高达95%,前面我们看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看病的经济压力,但是对患了大病重病的农民来说,当前的报销比例还太低,报销总额还太少,负担仍然很大,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两会期间透露,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有一个大提升,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6倍,那么,农村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又是否能适应这场变局呢?
不到早上7点,当记者来到无为县人民医院时,挂号窗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患者家属:“牛埠镇那边过来的。”
记者:“牛埠镇离这多远?”
患者家属:“一个多小时。”
患者:“我从赫店镇来的。”
记者:“离这多远呢?”
患者:“20几里。”
记者:“你是哪不舒服呢?”
患者:“眼睛不舒服。”
来到门诊大楼,这里也已经是人头攒动,医生被前来问诊的病人团团围住。在办理出入院手续的窗口,记者看到这位患者家属手拿单据,正在焦急的等待。
为县高沟镇新沟社区上游村民组刘永福:“我这有个哥哥哑巴是,70岁了,屁股骨折。”
刘永福告诉记者,他的哥哥无儿无女,是位孤寡老人,两天前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急忙把哥哥送到了镇上的卫生院。
刘永福:“昨天下午带他去了拍的片子,片子拍出来以后,它那里说没办法治的,所以只能到县医院来。”
刘永福没有想到,赶了四十多里路,把哥哥送进了县医院,却只能这样被安排在医院的走廊上。
刘永福:“那没办法想,那里头都住满了。”
感觉到了刘永福的无奈,为了看看医院是否真的床位紧张,记者决定在住院部里走访一圈,结果发现住院部的每一层都像这样:走廊两边放满了临时增加的床位,走廊中间的通道,勉强可以让前来护理的医护人员通过,由于空间紧张,患者家属们只能靠在病床边上照顾病人,到了夜里也根本没有可以栖身的地方。
记者:“她是哪不舒服呢?”
患者家属:“她就是胃肠,到现在看才知道她是慢性胃炎,盆腔炎。”
记者:“咱们那有乡镇医院吗?”
患者家属:“乡镇有。”
记者:“那为什么不在那看呢?”
患者家属:“那边查过,没查到什么玩意,才过来查的。”
患者:“我是百胜镇的。”
记者:“住了多久了?”
患者:“今天早上才来的。”
记者:“为什么不去当地的乡镇医院呢?”
患者:“平时的这个医院都没有人。”
在护士工作台上堆放着几百个输液袋,护士长董晓玲告诉记者,自从2007年新农合在无为县推行以来,工作量就突然加大了,现在她们一个科室的每天的输液量就超过了600人次。
无为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护士长董晓玲:“新农合是07年大概差不多,从新农合开始那里开始,病人增多,后面人也跟不上那个速度了,我们更忙了,你看我长好多白头发了,压力大,确确实实压力大。”
无为县卫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住院人次不到2万,2007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住院人次增加为2.7万,到2008年上升到了超过四万人次;而无为县140万的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120万,可以说增长的部分基本上来自农民,在无为县人民医院,院长李花江告诉记者,医院的床位只有365张,而现在住院的病人却超过600位,床位不足只能加床,春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时,床位还要更紧张,面对这种现状,李花江说出了他的担忧。
无为县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李花江:“条件还是不行,一个遇到危重病人抢救就没有办法抢救,我们走廊里面没有中心,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抢救器材设施的话,还有从其他地方往这里放,很不方便,所以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感到很担心。”
李花江告诉记者,面对着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患者,他们也曾劝说患者对于一些常见病、慢性病能尽量选择就近的乡镇医院进行医治,但收效不大,而采访时,刘永福也倾诉了他的苦衷,他的儿子在外工作、女儿还在上学,老伴的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大量的农活需要操持,而哥哥这一住院,至少需要20天,如果镇上的医院能治哥哥的病就会少很多麻烦。
记者也调查了无为县几家乡镇卫生院的情况,发现不仅看不到前来看病的患者,一些科室的坐诊医生也都已经离开,而且住院部也是一片冷清,除了寥寥几位住院病人,其余的病床都在闲置。
刘永福:“乡镇医院不行,没有希望的,那只有到县医院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后,无为县人民医院的压力猛增,病人数量远远超过医院的承受能力,一方面患者得不到好的治疗环境,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又忙不过来,工作紧张,甚至很多医疗设备都找不到地方安放,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患者得的并不是重病大病,那他们为什么不在乡镇医院就近就医,反倒舍近求远跑到县医院看病呢?再来看看无为县几家乡镇卫生院的情况。
白茆镇,是一个总人口12万人的大镇,上午十点,当记者来到白茆镇中心卫生院时,不仅看不到前来看病的患者,一些科室的坐诊医生也都已经离开。
安徽省无为县白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汪会森:“这是骨科。”
记者:“我看里面都没有大夫?”
汪会森:“我自己就是骨科的。”
记者:“这个科室呢?”
汪会森:“这个是小儿科。”
记者:“我看到里面也没有大夫。”
汪会森:“刚刚出去了吧。”
白茆镇中心卫生院最好的建筑,是这栋住院部大楼,院长汪会森告诉记者,这是2004年国家投资的一个国债项目,原先的设计规模是50个病床,但在护士工作站记者看到,登记的住院病人不足十人。
在陡沟镇中心卫生院,记者同样看到了一栋崭新的住院大楼,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2006年国家投资的国债项目,设计规模是84张床位,但是在病房里,记者只看到寥寥几位住院病人,其余的病床都在闲置。
高沟镇中心卫生院的这栋住院大楼,也是国家投资的国债项目,然而走进住院部却是一片冷清,一层的妇产科既没有产妇和婴儿,也看不见医生。
护士:“这是待产室,我带你进去看看。”
记者:“这个也是没人?”
护士:“没有人,对。”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的新农合补偿标准规定:乡、县、县以上医院住院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300元、500元,补偿比例分别为70%、65%、55%,也就是说,参合农民在基层医院看病得到的实惠更多,那么这些乡镇医院为什么却很冷清呢?这个卫生院是红庙镇唯一的一所卫生院,早上7点,虽然前来看病的人并不多,但却是这里每天最忙的时候,院长陈胜龙正在耐心的询问患者的病情。
安徽省无为县红庙镇卫生院院长陈胜龙:“就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基本在我们这个地方,说句不好听的,叫做什么?叫做万金油,什么病都能看,比如说你来个急诊了,你不能说哪一科室的,你是内科医生也好,是外科医生,你都得上去给他治疗的。”
陈胜龙告诉记者,在乡镇医院行医,得做全科医生,但医院的医疗设备却远远满足不了诊断的需要,除了B超、心电图,医院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生化检查。
记者:“其他的没有了,其他的就是靠医生了,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计,体温表,就是靠这个常规的检查了。”
除了设备,药品储备也是困扰陈胜龙的一个因素,在红庙镇卫生院的这间小药房,堆放着医院全部的药品。
医生:“它这个主要是常用药,抗清素类的,维生素类的,都是常用药,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物。”
陈胜龙在这个医院工作了20多年,担任院长也近10年了,一直都想添置设备、扩充药品贮备,但却没有资金,而眼下最让他着急的是,医院的人手已经捉襟见肘。
陈胜龙:“能开处方的是4位,一共就4位,其中是一个是职业医师,三个是职业助理,学历都不是很高。”
陈胜龙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无为县卫生局陆续招募了几批大学生,分配到基层的乡镇医院,但是来了之后却总是留不住。
陈胜龙:“去年08年就分一个大学生,他是搞药学的,专门搞药学的。”
记者:“后来留住了吗?”
陈胜龙:“他家是住在城里的,像这一类人,他在这个地方就待不住,还是回城了。”
留不住人才让陈胜龙感到有些无奈,更让他担心的是,由于缺医少药,虽然红庙镇共有44000人,但医院每天的门诊量还不到50人次,住院的患者就更少。
陈胜龙:“09年,现在你看这个1、2月份吧,1、2月份(住院病人)一共14个人。”
记者:“3月份呢?”
陈胜龙:“3月份好像没有。”
为了改变医院的现状,2008年,财政拨款给红庙镇卫生院筹建了这座正在施工的住院大楼,设计规模是:20个病房、一个手术室、一个输液大厅,这让陈俊武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一直以来,住院的病人寥寥无几,他也担心新大楼建成后,会成为一个摆设。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农村医疗体系的服务能力,2008年,无为县投资1000多万元,对17个乡镇的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安徽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斥资12亿元,改建123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10000个村卫生室,并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
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恒秋:“光有设备,光有房屋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去看病,你的房子也是新的,设备也有,为什么不愿意来,还是对你的技术信不过,对你的人员技术信不过,所以这几年我们也在想法设法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农民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出新的目标
县医院人满为患,和它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乡镇医院一片冷清。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足、人员短缺,仍然在制造新的看病难。农村的公共医疗制度在改革,而农民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怎么才能跟上变化的脚步,满足8亿农民的需求?这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出了新的目标。
根据安徽省卫生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平均报销比例为23%;2007年筹资标准提高到50元,平均报销比例为33%;2008年筹资标准再次提高到100元,平均报销比例达到了46.08%,虽然随着筹资规模的扩大,报销比例在不断提高,但是,安徽省的新农合补偿方案中却设置了5万元的封顶线。
安徽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夏北海:“现在的报销比例,与老百姓的希望值还是有点差距,现在呢,只有资金筹资标准只有一百块钱,是想保大病,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大病,还不能完全给它解决很多的困难,因为这个受资金总量的影响,我们也是在一百块钱的情况下,尽量兼顾着各方面,大病小病都兼顾,讲来讲去还是这一百块钱太少,很难两头兼顾,很难两头兼顾的很满意。”
目前,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为8.14亿,参合率达到了91.5%,按照每人100元的筹资标准,每年新农合基金的资金规模达到了800.14亿元,如何让这项涉及人口最多、资金规模巨大的民生工程,更好的发挥作用,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了明确的部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记者了解到,在乡镇医院行医得做全科医生,但医院的医疗设备却远远满足不了诊断的需要,除了B超、心电图,医院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生化检查,除了设备,药品储备也是困扰乡镇医院的一个因素,在乡镇卫生院的一间小药房里堆放着医院全部的药品,主要是常用药,抗清素类的,维生素类的,都是常用药,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物。
半小时观察:资源配置还需动手术
中国到底存不存在看病难,到底算不算看病贵,今年两会期间这个问题还曾经引起过争议。可如果问农民,他们中间的很多人还是会说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农民看病的后顾之忧,但农民看病缺的不仅是钱。正像节目中看到的,在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仍是相当突出的民生问题,很多乡镇一级的基层医院,空有几百万投资盖起来的新楼房,优秀的医生不愿意去,即使有也很难留住人才。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民一旦有了病,还是只能去县医院或者市里省里条件技术更好的大医院。
舍近求远,其实谁都知道这是无奈的选择,但好的医生、先进的设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基层医院尽管不拥挤,可水平较差,小病被拖成大病,让人无法放心。如果医疗资源还是按照行政体制来划分,仍然是倒金字塔形的分配格局,而不是根据农村老百姓的需求来设置,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就难以中止,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也就难以彻底解决。
让农民在家门口看病,不仅要盖新的病房,寄予更多的补贴,也要引入更优质的医疗资源,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差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们的公共卫生体制还需要动更多更大的手术。 记者:刘莹
-
一批药被查 涉维C银翘片、阿胶…
一批药被查 涉维C银翘片、阿胶…...
-
高值耗材最高降价80% 涉雅培、波科、贝朗…
8月1日,云南省曲靖市举行高值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集中采购第一批次中选产品企业签约仪式。...
-
国家指令 整治所有医院回扣 暗访组出发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0年医疗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专项行动方案》,这次方案的重点就是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行为,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开始组织实施。...
-
医药代表系统学习产品知识的十个步骤
每个刚入行的医药代表初期都会接受公司大量培训,产品知识培训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培训而且还要考试。...
-
“3+6”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价格信息公布
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消息发布《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医用耗材(人工晶体类)联合带量采购文件(LH-HD2020-1)》(下称《采购文件》),公布人工晶体类耗材的具体采购品种、申报价格等信息。 ...
-
首轮价格降幅低于42% 医疗器械企业直接淘汰
首轮价格降幅低于42% 医疗器械企业直接淘汰...
-
Q1最惨淡的两大药品领域,代表都离职了!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但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输入病例不断上升,加上中国本土还有不少无症状感染患者,这使得中国经济无法完全恢复正常。...
-
某些药企又要开启新一轮裁员了
做代表难,今年更加难。除了国家级的带量采购,省级也有带量采购,感觉就像是夹缝中求生存。...
-
两家外企大裁员,患教专员全部解散!
两家外企大裁员,患教专员全部解散!...
-
执业药师挂证,面临终生逐出行业的巨大风险
执业药师挂证,面临终生逐出行业的巨大风险...
-
虚开发票2.5亿,涉多家药械企业(附目录)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马鞍山市税务局发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告2020年3月》显示,51家企业涉嫌虚开发票,其中24家是药械企业或相关资讯、服务企业。...
-
91家药企收入公开:以岭、科伦、康恩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力和冲击面都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