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市场 > 社区新农合

北京社区医生收入低于平均水平 年内有望涨薪

2011-02-09 16:57 来源: 我要评论 (0) 点击:

  人物故事

  谢吉伯

  52岁 英籍华人。出生于香港,在英国读完全科医学研究生课程后,在牛津等城镇的社区医疗中心担任了15年的家庭医生。四年前来京,曾在涉外诊所工作;一年前,来到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学习,半年前,签约入职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担任全科医生。

  薪水低,优劳不能优酬,是数年来北京社区医生缺编、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昨天,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副处长孙力光表示,卫生部门正向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推动给社区医务人员“涨工资”。而涨薪后整体工资的50%左右,将作为绩效工资考核。

  至于提高后的薪酬标准,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许峻峰称,向主管市领导提出的政策建议,是社区医务员待遇能够参照公务员或教师水平。但这一建议能否实现,卫生部门坦言,还需等待相关部门批复。不过,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社保部门已经在制订包括社区医生在内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争取在年内出台,“要在社区医务人员中实施绩效工资,涨薪是前提和关键”。

  去年下半年,国务院部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步骤,其中,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社区卫生机构的职工薪酬,首先纳入绩效工资改革之列。市卫生局希望这一新政,能够成为推动社区医务人员涨薪的契机。

  孙力光介绍,尽管早在去年下半年,北京市就启动了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试点。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工作人员的薪酬是预先设定的;加之全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占全部薪酬量的比例、标准均未确定,社区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尚未能与薪酬、工资挂钩。

  ■ 背景

  社区医生收入低于平均水平

  目前,北京全市在居民区周边布局运行着3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岗医务人员约2.6万人。

  2006年至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诊患者提高了3倍以上,日均门急诊人次由不足2万人次提高到6万人次以上,但同时,卫生部门的统计显示,2009年,全市社区在岗卫生服务人员的平均工资,是年人均4.2万元,仍停留在2006年的水平,没有明显增长。而这个4.2万,甚至低于北京市职工人均年收入4.7万元的水平。

  调查还显示,80%以上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与收入相比,承担的工作量太大;36.9%的人有离职意愿,其中78.3%的人是因为收入问题。2007年以来,社区医务人员中有2235人离开了本单位,约占全市总数的10%。

  “洋医生”把脉社区卫生服务

  英籍华人医生谢吉伯称,中国社区医生很辛苦,但工资和得到的认可太低

  在英国学医、行医30年之后,谢吉伯选择了回到北京的胡同里,做一名社区医生。

  “听说中国的医疗改革要‘动土’了,我想找新的挑战。”通过朋友介绍,年过50的老谢“落户”东城海运仓。

  “社区医生其实藏龙卧虎”

  听说身边来了个“洋大夫”,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领导、同事和患者,都客气有加,尊称“谢大夫”,并尽量不给他派太多的活。

  “半天最多看10个病人”,谢吉伯可有点不适应,他经常跑到分诊台,要求护士再给自己分几个病人;“在英国做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时,两个半小时要看近20个预约病人,门诊结束后,还要赶去附近的社区,给一些自己管理的老人做家访,下午到晚上做病人的健康评估报告”。

  有时候,老谢还很羡慕同事安大夫,“他经验丰富,点名要找他看病的‘粉丝’特别多”。经过半年多的一线工作,谢吉伯说自己认识到北京的社区医生其实“藏龙卧虎”,年轻的社区医生,基本都是高学历的研究生;年长的大夫,临床经验都很丰富。

  “患者预防管理还有欠缺”

  可是,“社区医生在中国医生的地位排名中,似乎是最靠后的。”谢吉伯不禁要为自己和同事们打抱不平,“在大医院排一上午队,似乎是很正常的,但在社区看门诊,就是等几分钟,(病人)就很不乐意。”几天前,谢吉伯就因为给一个病人查糖尿病足,为了避免手上有细菌传播,就让另一位之前看过病来改处方的病人稍等几分钟,病人就不高兴了。

  在英国社区医疗中心做家庭医生15年,老谢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位病人的门诊时间十分钟,因为“英国是国家医疗,病人要转诊到大医院,必须通过自己的家庭医生,因此,社区每天预约的病人很多,必须要把时间掌握好。”

  在谢吉伯看来,中国患者病症一出现,就四处求医,希望找到最好的医生;但症状没显露出来时,就不太在乎,“预防管理还有点欠缺”。

  “患者社区开药就像点菜”

  “谢大夫很客气,看病看得细,就是说话口音软软的,听着费劲儿。”患者对“洋医生”谢吉伯的评价很实在。

  也许是口音和表述方式都还不太“适应”,谢吉伯有时也很苦恼,“中国的病人似乎都很有自己的主张,坐下来就像点菜一样,说我想开这个药那个药,却不喜欢跟医生沟通自己的具体症状。”

  此外,谢吉伯坦言,由于中国的医保政策对药品管理比较严格,很多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诊并不够方便,比如吃三种药,两种可以在社区拿到,另一种还要去大医院挂号,让医生开处方才能拿到。此外,就算三种药都能在社区开,但每种药品的包装和服用量不同,患者还要隔三岔五来找医生,只为开药。而在英国,慢性病患者在三个月之内的用药,可以凭医嘱,在社区门诊由护士搭配好,按月去取即可。医生则腾出更多时间,给更多病人看病。

  “工资和得到的认可太低了”

  谢吉伯没透露他在英国做全科医生能赚多少钱,只说英国政府在2004年推行医疗改革后,社区医生的薪酬由国家财政专项支持,得到了100%的提高,社区医生承担的健康管理职责和业绩考核也更多更细。

  相比之下,“中国的社区医生很辛苦,除了诊病,还要承担很多管理部门派下来的任务,有时甚至无所适从。但拿到的工资,以及在社会上得到的认可和尊重,都太低了。”不过老谢甩甩头,笑着说,“现在刚刚起步,这些以后再慢慢考虑。我已经计划在这里扎根了。” 作者:魏铭言

Tags:[标签:关键字]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