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药店经营

中药材价格持续“高烧”苦了患者

2010-12-02 13:06 来源:中国医药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从“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油它去”到“糖高宗”,网友以调侃的方式表达对今年农副产品疯狂涨价的不满。这回轮到了中药材价格暴涨,网友戏称之为“药你苦”。 v

       “这才一个多月,一服中药怎么又涨了好几块?我今年几乎每次抓药都要贵一些。”听了药店工作人员的报价,在北京市东城区某中药店长期抄方抓药的李奶奶忍不住抱怨。这样的场景连月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药店、医院中药房时常上演。
 
  从“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油它去”到“糖高宗”,网友以调侃的方式表达对今年农副产品疯狂涨价的不满。这回轮到了中药材价格暴涨,网友戏称之为“药你苦”。
 
  到底有多苦:86%中药材涨价
 
  “药你苦”到底有多苦?来自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的一组数据或许能给出答案。
 
  该中心报告,中国中药协会监测了537种常用中药材。仅今年10月,这些药材中涨价品种就达459种,约占总量的86%。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是中药材涨价最为明显的时间段,这期间中药材市场全线涨价。其中,涨幅在51%~100%的药材品种有127种,涨幅在21%~50%和涨幅在101%~180%的药材品种分别为102种和101种,更有2%的药材品种涨幅超过300%。
 
  “我给病人开一服中药,上周20多元,这周就变成40多元。”一位中医医院呼吸科大夫表示,去年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病人的抱怨声中工作,“很多来看中医的病人是看中了中药的价格便宜,但现在中药可是越来越贵了。不仅像冬虫夏草这样的名贵药材在猛涨,连常用中药也贵了。”
 
  “涨价感觉比较明显的常用药材包括太子参、三七等。”一位大型中医医院的药剂科主任说,稍早些时候,短时间内太子参从每公斤100多元涨到400多元,让该院的供货商叫苦不迭。“很多药材如果按照合同价购进,供货商就要赔钱,直接推说没货,停止供应。没有办法,只能上调了几次药价,每次都涉及几十种中药材。虽然西药也在涨,但涨幅明显没有中药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10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10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4%。虽然该数据已经创自2008年10月以来的25个月新高,但较之飞涨的中药材价格,似乎显得“温情脉脉”。
 
  为何这么苦:天灾、“人祸”、出口……
 
  中药材为什么突然全线涨价?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天灾,因为涨价领跑品种不是冬虫夏草等西北地区的地产药材,就是三七等西南地区的地产药材,而上述两个地区分别在早些时候经历了地震和百年不遇的干旱。也有人说是“人祸”,在分别爆炒了绿豆、大蒜价格后,游资流入中药材领域的说法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相信。
 
  “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有关人士分析,相对于天灾、“人祸”等偶然因素,一些必然因素更需要被关注。
 
  首先是国内需求量变大。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更加重视。中药材中有很多是药食同源的,这类中药材消耗量较以前有较大增长。
 
  同时,近年来,中药材的出口量持续增加。“2005年以来,欧洲已经认同了中药材的药性,中药饮片也随之加大出口力度。此外,国外大型药企也大量买进中药材,从中提炼出有用物质,做成所谓的‘绿色药品’。这种药品价格高昂,利润较大,已经成为外国药企的重点发展方向。”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披露,2010年前3个季度,我国中药商品出口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加20.5%。其中,植物提取物和中药饮片等原料占中药总出口额的80.9%。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中药材产量却持续萎缩。”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上述人士表示,中药材的种植主要在农村。一方面,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失。另一方面,很多中药材不能像粮食一样当年种、当年产,生长周期多是2年~4年甚至更长时间。“周期长,风险就大,成本就高。这些因素导致种中药材的人越来越少,产量越来越低。”
 
  除了上述原因,利用从中国买来的原料加工后返销回来的“海归”中药材,也成为药价的推手。“主要有日本等国。他们的加工工艺未必更先进,但国内一些消费者更信‘外国的月亮圆’。”
 
  “中药材价格近几年来越来越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涨价已是必然。天灾、‘人祸’,都只是引发这次暴涨的‘导火索’。”这位人士说。
 
  不能承受之苦:医、患、药企都是苦主
 
  “药你苦”苦了谁?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医院、医生、药企纷纷倒起苦水。
 
  据介绍,医院销售的中成药、院内制剂由发改委定价。随着药价持续上涨,这些药品的涨价压力越来越大。
 
  “有的药品用量大,而供货商价格倒挂不愿供货,只能申请调价。”一位大型中医医院药剂科负责人说,如果涨价获批,老百姓不满意;未获批,医院只能压缩利润甚至倒贴钱。
 
  “院内制剂更惨。价格都是十多年前发改委定的,现在基本都在赔钱。”这位负责人表示,“不卖又不行。因为这些中药最能体现医院的特色,只能赔钱赚吆喝。”
 
  有需求就有供应。与药价一起涨起来的还有假药、劣药的供应量。采访中,不少医院药房负责人和药店经营者承认,近年来假劣药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较快,即使是正规药厂供应的药材,药效也在打折扣。
 
  对此,有些医生的对策是多重用药。“治疗作用类似的药,我多用几种,以此加强药效。”一位中医医生告诉记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中药材 医院销售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