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药店经营

利益问题导致廉价老药市场紧缺

2010-12-01 13:31 来源:中国医药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如今,无论是去医院还是去药店,一些过去常用的廉价药已经很难找到,就像我们上周报道过的红霉素。廉价老药的“物美价廉”,正被市场的“利益”挑战,在这场博弈中,廉价老药会走向何方?命运又掌握在谁的手上?

       如今,无论是去医院还是去药店,一些过去常用的廉价药已经很难找到,就像我们上周报道过的红霉素。廉价老药的“物美价廉”,正被市场的“利益”挑战,在这场博弈中,廉价老药会走向何方?命运又掌握在谁的手上?
 
  廉价老药效果肯定且更安全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与其作用并不成正比,也不与其副作用成反比,而是和其研究开发、生产、广告宣传等各个方面的总体成本有关。“廉价药”主要是指一些国产的老药,之所以称它们为“廉价药”,是相对于一些新药、进口药或合资厂家生产的药品而言。
 
  作为老药,已经被人们应用了多年,其疗效肯定。对于它的具体作用、副作用,人们了如指掌,即使有副作用也知道如何预防、如何应对,相较那些刚刚应用于临床的新药要安全得多。况且,一些国产廉价老药的疗效相当不错。比如说,抗结核药雷米封(异烟肼)可谓是价格最低、使用时间最长的老药,尽管后来人们又发明了乙胺丁醇、利福平、利福定等价格不低的新药,但目前的研究证明,还没有任何一种新药能超过雷米封的抗结核效果。1000片才3元钱的乳酶生,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肠发酵等引起的腹泻不但效果好,而且口感好,小儿乐于服用。0.02元1片的扑热息痛治疗感冒发热优于其他同类药物。某些合资厂家或进口厂家生产的解热、止痛药,每10~20片(粒)价格多在10元以上,但其中的有效药物成分都是廉价的扑热息痛、布洛芬之类。
 
  廉价老药频被“升级换代”
 
  如今虽然有很多价格不菲的抗菌消炎新药上市,但甲硝唑仍然是“宝刀不老”。甲硝唑是多种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该药每天的治疗费用不足0.2元,确实是“物美价廉”。
 
  如治疗阴道滴虫感染的药物甲硝唑上市几十年来其治疗滴虫病的首选“霸主”地位不变。甲硝唑夫妻同用效果更好,阴道局部外用效果也很好。治疗时,对阴道正常菌群无影响,其他广谱抗生素则易杀灭阴道正常菌群,有引起二重感染的可能;甲硝唑对所有厌氧球菌、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厌氧牙胞杆菌均有强大杀灭作用。对脆弱杆菌感染特别有效。因此,对厌氧菌引起的产后盆腔感染、口腔急性感染(如牙周炎引起的牙痛等)和腹腔感染以及由此引发的败血症等均有良好疗效,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甲硝唑对人体组织内的阿米巴滋养体有强大杀灭作用,目前仍是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病、肺病等)效果最好的药物。治疗阿米巴痢疾时与肠内不吸收的巴龙霉素交替使用效果更好。此外,甲硝唑目前仍是治疗贾第鞭毛虫病最有效的药物。
 
  但如今在药店或医院药房已很难买到这么好的老药,取而代之的则是升级换代产品替硝唑和奥硝唑。这些所谓的“次新药”多是每盒只有6~12片包装,每日的治疗费用是甲硝唑的数倍甚至十多倍。即然是“升级换代”产品,是不是就一定比甲硝唑好?专家认为,除服用次数减少、副作用有所减轻外,它们和甲硝唑相比没有更多的优势。但业内人透露,销售使用这些换代新产品,整个利益链中的相关环节都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当然,除了患者以外。
 
  进口药不一定优于国产药
 
  不少人迷信进口药物,认为进口药物价格高,其疗效也一定比国产的廉价药好。同时,这也是药店店员或医生向患者推荐这些药品的常用理由。但通过对比观察证明,很多进口药物与国产药物疗效相同。例如,广东佛山制药厂与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的复方依那普利片剂、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和德国许瓦兹药厂生产的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国产与进口的维拉帕米缓释片、山东鲁南制药厂和荷兰圣多纳药厂生产的5-单硝酸异山梨酯、杭州民生制药厂和英国Wellcome公司生产的地高辛片、北京第二制药厂和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盐酸特拉唑嗪片、山东新华制药厂和德国拜尔公司生产的尼莫地平注射液、北京海尔富药业有限公司和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的盐酸噻氯匹定、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与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的盐酸噻氯匹定……都具有等效作用。至于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目前已经证明克拉霉素、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海舒必(舒普深)、罗红霉素、氧氟沙星滴耳液、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曲松钠等进口药与国产药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似或相同,但同种药物进口的却比国产药的价格要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廉价老药被谁抛弃了
 
  既然廉价老药并不比某些新药差,而且更安全更便宜,却为何惨遭“抛弃”呢?医生和药店的回答是“厂家不生产了”,药商的回答是“生产廉价老药不挣钱”。那么,这其间到底运行着什么样的商品流通规律?
 
  药厂生产药品销售给医院、药店,医院、药店再将其销售给患者,看似符合商品流通规律。但业内人士都清楚,药商为了促进销售,增加与同行的竞争力,早与医院、医生、药店及药店的销售人员达成了“协议”,即所谓的潜规则:医生开某个厂家的药、药店销售人员销售某个厂家的药,该厂家就要给医生、销售人员一定比例的回扣。10元钱的药和100元钱的药都是给10%的回扣,当然是100元钱的药回扣多了。要想拿到更多的回扣,当然是要努力开、销售贵药了。渐渐地,便宜药的销售量必然大打折扣。业内人都知道,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终端。并非所有的廉价老药在市场上都采购不到,只是握有处方权的医生和荐药权的药店店员不主动推荐,市场总的销量自然呈下降趋势。只要销量能上去,即便是薄利多销,大部分厂家还是愿意生产的。但终端止销了,厂家自然不愿再增加生产了。正是由于这种利益关系使医院和药店首先失去了采购廉价老药的动力,甚至有意或无意地放弃了廉价老药的采购,人为地制造了廉价老药的市场紧缺。
 
  廉价老药奇缺
 
  让百姓多花了多少冤枉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药店 销售 市场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