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药店经营

CPI不断上扬 国内药店“三关”难过

2010-11-17 13:25 来源:中国医药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表示:“今年的物价指数比3要稍微高一点。”这是官方第一次表态认为今年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会超过3%。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表示:“今年的物价指数比3要稍微高一点。”这是官方第一次表态认为今年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会超过3%。
 
  事实上,根据历史数据,今年我国的CPI一直呈现逐月上涨的态势。最近几个月,国内CPI接连突破年内纪录,继8月份同比上涨达3.5%,创出22个月以来的新高后,9月份同比上涨幅度更是达到3.6%,创下23个月来的新高。
 
  而根据发改委近期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的31个产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与9月份相比,有24种产品的价格出现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
 
  物价水平不断升高,对于药品零售企业来说,可能意味着未来的三种可能:一是商品采购价上涨,逼迫零售药店不得不调整药品零售价格,甚至给药店的经营带来风险;二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变弱,保健品、化妆品等非生活必需品的销售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使药店的多元化之路受阻;三是员工工资如果不上调,在“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情况下,薪酬对员工的吸引力会降低。
 
  采购成本再上扬
  与化学药品、保健品等商品相比,药店进货成本的上涨更多地体现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上。
 
  对于自去年开始的中药材价格高涨,本报曾进行过多次报道,而截至目前,此番的中药材轮番涨价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
 
  最近,价格上涨最突出的中药材当属“太子参”。据上海一家零售药店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太子参在上海地区的进货价格按等级不同,已经高达260元/公斤~350元/公斤。而几年前,最好的太子参进货价也超不过50元。由于太子参进货价格高涨,目前一些零售药店已经不得不以“断货”的代价来规避经营风险。
 
  “实际上,近几个月以来,急剧上涨的中药材品种绝非只有‘太子参’,而是‘相当地多’。”该负责人说。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国家统计局在该地的调查报告显示,9月份与1月份相比,黄芪价格上涨31.1%,党参价格上涨30.1%,甘草价格上涨29%,黄连价格上涨13.9%,银花价格上涨11.7%,菊花价格上涨7.1%,陈皮价格上涨5.2%,上涨面高达87.5%;而上海中药行业协会最近通过对上海市18家药店的调查发现,有200多种中药材进货价接近甚至反超零售价。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的调查结果,反映出药店在进货价上涨过程中的尴尬处境。”该负责人表示。进货价倒逼零售价,面对供应商,药店几乎没有任何议价能力。实际上,即便是采购规模比药店大得多的制药企业,在中药材上涨的形势面前也同样丧失了议价能力。根据华润三九第三季度报告分析,该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实际较去年同期增长18.72%,但成本则同比增长了19.91%,显示出较大的成本压力。
 
  尽管在中成药市场上,价格上涨的压力被生产企业消化了一部分,但由于中药材价格上涨过猛,涨价压力还是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终端。据北京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介绍,目前,以同仁堂系列产品为代表的部分中成药进货价上涨了10%~20%。据了解,在一些地区,以三七为主药的部分中成药,进货价格甚至出现了成倍上涨的局面。
 
  “而令人担忧的是,涨价的中成药可能会越来越多。”一位业内人士说。
 
  对此,药店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跟着上调价格,否则只好断货。可是尽管价格上涨,由于很难将涨价压力完全转嫁给消费者,零售药店的利润空间也在面临压缩。
 
  不过,在进货价格上涨压力面前,倒是有一种行业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越来越少的价格战。“现在我发现大家都不去拼价格了,没意思。大家好像达成了共识,即使你这次打了几十个特价,竞争对手也不会有太大反应。因为顾客对于‘特价’什么的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特价活动影响力很小。”药房网营销中心总经理何感说。
 
  非药品前途难料
  CPI继续高企的结果是物价上涨,百姓的消费能力持续走低,进而逐渐减少非生活必需品的购买。
 
  “但药品是必需品。”何感说。张玉宽与他有着相同的看法,但他同时担心,尽管百姓对药品的需求是刚性的,不会过多受物价上涨影响。但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药店的药品经营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新医改政策实施之后,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正不断被医疗机构挤占,至少北京市场已经呈现出这样的趋势。“目前,北京向医疗机构一边倒的医保政策,令药品消费不断向医院集中。”据张玉宽介绍,与4月份相比,德威治的西药和中成药销售总体的下降幅度超过10%。
 
  此外,保健品、化妆品等非必需品可能会受物价上涨影响,需求会减少。“不过目前还没有明显显现。”张玉宽说,“4月份以来,德威治保健品的销量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而养生产品,如天然食品等品类的销量还有较小幅度的上升。”但是,往年的这个时间,保健品和养生产品的销量都会出现较明显的提升。因此,今年保健品销量的稳定,似乎可以理解为实际上的下滑。
 
而关于物价上涨对保健品的影响,何感则认为,现在消费保健品的人群主要还是有钱人。除了南方的一些城市,现在老百姓对保健品的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放开。
 
  猜测何感的言下之意,随着CPI的不断高企,物价上涨可能最终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如果如其所说,保健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富裕人群,药店保健品的销售可能不会受物价上涨过多影响,尤其在北方地区。另外,老龄化等因素也使得保健品、养生产品的销售长期看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药品 药店 保健品 中药材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