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药店经营

药店里的“潜规则” 推销高价药

2010-10-21 14:48 来源:中国医药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如今,谁要是遇上个“头疼脑热的”,首要的选择大多是去药店。需求多了,市场也就大了。由于激烈竞争,各家药店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利润。近日,记者就亲历了一次药店为追求利润所衍生的经营“潜规则”。

     如今,谁要是遇上个“头疼脑热的”,首要的选择大多是去药店。需求多了,市场也就大了。由于激烈竞争,各家药店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利润。近日,记者就亲历了一次药店为追求利润所衍生的经营“潜规则”。
 
  “潜规则”一:推销高价药
  上周末,记者因为感冒到家附近的一家药店买药。进入药店后,营业员先向记者询问了之前感冒都吃什么类型的药,见记者回答“很久没感冒了”,营业员便自告奋勇地向记者推荐几种“好使”的药,并称“这几种组合吃着,保证两天就好”。一边说着,营业员一边给记者开了大约3天的剂量。“好了,还得巩固一下,才能好得彻底。”
 
  最后一算,三种药3天剂量,共花了82.6元。但两天过后,记者没有实现“保证两天就好”。一位医生朋友得知病情后,打来电话问候,闲聊中问到记者都吃什么药了。还没等记者叙述完,他连说:“你上当了。营业员给你推荐的药,都是提成高的药,效果一般。”
 
  无独有偶。记者把买药的遭遇跟另一位在某机关上班的朋友说,他也表示认同。这位朋友说,经过几次营业员的推荐,都觉得不太理想,所以之后再去药店,都是提前咨询好了自己选择。
 
  “潜规则”二:售药单明细与实情不符
  记者持医保卡付款后,收银员打印出一张售药单明细。记者观察到,明细上所列的药品名称、单价、数量与实际购买的完全不符,相符的只是合计金额。这种情况是不是记者遇到的个案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身边的朋友,但得到的答案都和记者遇到的情形一样。为查明原因,记者专门电话咨询了市医保中心。
 
  市医保中心服务监督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现售药单明细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记者所购药品医保目录中没有,加上近一段时间进行药品目录更新,所以药店在操作时为了方便,就直接找出其他药品替代;二是药店的营业员为了自己省事,没有查询医保目录,就直接录入自己熟悉的药品名称。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的确暴露出管理上的不规范,为消费者维权带来隐患,所以他们正在着手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杜绝此类情况发生。
 
  “潜规则”三:用赠品和会员卡吸引消费者
  记者付款时,觉得几盒感冒药就花了80多元,于是顺口“抱怨”了一句:“从来没买过这么贵的感冒药啊。”听见记者“抱怨”,营业员马上安慰道:“你买这么多药,我得赠送你礼物。你还能免费办一张会员卡,达到一定积分能换礼物。”结果,在买药的同时,记者还得到了一份礼物——一块透明皂和一张会员卡。
 
  其实,经常去药店买药的人都知道,如今在药店办会员卡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儿了。这家药店的营业员告诉记者,他们的会员卡积满200分就可以兑换礼物。“你一次就花了80多元,再买几次就够了。”但记者反问道:“我也不能为了换礼物来买药啊,没病买什么药呢,谁又愿意总得病啊?”但营业员说,附近小区的居民有很多都是他们的会员。
 
  记者为此采访了几位居民。李大娘告诉记者,她是另一家药店的会员,以前一次买一盒药,但为了积分,现在就买两盒了。“有的药是常年吃的,一次买多少都行,但不常吃的,买多了就浪费。”李大娘说,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理一次自家的药盒。“因为有的药是给孩子们买的,吃了几次病好了,剩下的就放那了,过期了都不知道。”王大姐说,她都是用医保卡买药,“消炎的、感冒的、止疼的这些常用的药,家里都得备着。”王大姐认为,药店用会员卡的确能吸引患者消费,但她不赞成为了积分一次性买太多的药。“一旦药过期了,你给吃了,出现后果就得不偿失了。”

Tags:药店 高价药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