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浙江海王医药董事长宋建华:我的人生还未到总结时

2010-09-15 13:33 来源:中国医药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作为浙江医药行业的资深人士,这40年,宋建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华东医药与杭州医药站的合并重组,还是后来华东医药的上市,抑或是2001年英特药业的重组借壳上市,作为当时这两家企业掌舵手的宋建华都主导并一手促成今天浙

      

 
     宋建华生于1953年,于1970年9月以药房中药学徒身份进入医药行业,至今正好40年。
 
  作为浙江医药行业的资深人士,这40年,宋建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华东医药与杭州医药站的合并重组,还是后来华东医药的上市,抑或是2001年英特药业的重组借壳上市,作为当时这两家企业掌舵手的宋建华都主导并一手促成今天浙江省两家最大医药流通企业的诞生。
 
  与此同时,宋建华的角色也逐渐从昔日的国企改革者变成今天民企的掌门人——浙江海王医药董事长。“时间很快,没想到一下子就40年。”宋建华笑着说,再也没有人叫他“小宋”,反而早已习惯“老宋”的称谓。
 
  然而“老宋”并不老,他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浙江医药国企的改制在全国是最早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窥得宋建华思想开放、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按照法定年龄还有3年才退休,但我还没有想过退休的事情”,“人一旦要考虑到归宿问题,就不会创新”。
 
  因为追求创新,在宋建华身上看不到一丝国企掌门人固有的中庸气息,然而中庸之道哲学中善于考虑和平衡各种关系的哲学,他却运用娴熟。这样一个企业掌门人,加上温良谦恭的个性和倾向于怀柔的管理风格,自然是在圈内极受尊敬。如今,他在华东、英特昔日提拔出来的人已是企业中流砥柱,老朋友遍布医药行业,由此也奠定了他在医药行业尤其是浙江医药圈较扎实的“群众基础”。
 
  今年3月,宋建华加入“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任轮值主席,到6月任共同体实体机构杭州汇药通的总经理,直接参与了备受业界瞩目的汇药通模式的探索过程。
 
  汇药通模式创始人吴涤生将杭州汇药通交由宋建华打理,求的是可靠,图的是放心,有宋建华这个“金字招牌”,就可以在上下游之间构筑顺畅牢靠的桥梁,让杭州汇药通的业务风生水起。
 
  宋建华同样也有这般底气去探索这种“药品流通新服务商”的模式。他认为,医药行业今天已经到了一个裂变的阶段,“从计划经济的相对垄断,到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再到现在的重组整合走向新的集中,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完全以一种新的方式在发展”、“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而中小企业只要在这种集中的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就有生存价值”。
 
  尽管从业已有40年,亲历医药商业几十年的变革沉浮,但是宋建华并不时常回顾往事,“我的人生还没有到总结的时候,或者以后等我退休了,才来著书立传也不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中国式格言,恰是宋建华本人最好的印证。
 
  [对话]
    考虑归宿,就不会有创新
 
  《医药经济报》:新医改形势下,市场变化很快,对于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前景,你的判断是什么?
 
  宋建华:中国医药流通的走势肯定是前进、集中。第一,社会需求很大,中国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农村城市化加速,医药市场的增量将扩大。第二,政府对民生更关注、政府财政投入增加。第三,从资本市场来看,随着竞争的愈加激烈,会引发资本市场联合、重组、并购,这样企业必然走向规模化、集约化。
 
  《医药经济报》:对于商务部正在制定的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你对医药流通行业的管理有什么建议?
 
  宋建华:其实对于医药流通领域的行业管理,既然已有1.3万批发企业,政府不用管太多,只需把好准入门槛,确立行业标准,规范行业行为。
 
  另外,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政府不用划分三六九等,更没有必要指定医院的配送商,而是让市场充分竞争,让市场竞争这个无形的手去自动优胜劣汰,去实现集中的目标。有竞争的话,资源配置就会集中。但是政府也要警惕,垄断对老百姓是没好处的。
 
  《医药经济报》:浙江海王虽然背后有大企业作靠山,但毕竟也只是几亿元销售规模的中小企业,现在的形势下,中小医药商业正越来越难以立足,对于浙江海王等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分享?
 
  宋建华:从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的草案来看,主管部门的思路很明确,不具体干预重组并购,而是鼓励市场竞争型的重组并购;不仅是扶持一些国家的龙头,还要支持一批区域性的商业龙头,这是对的。
 
  但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不均衡,中小企业要把自身定位定好,把地区的网络建好,把机制转化好,这样就有价值。中小企业只要具备存在价值,就一定有生命力。我们共同体的大部分成员单位在地区都是最强的,只要在地区是最强的,人家就不能取代你。哪怕是被大企业收购,卖个好价钱也是一种价值体现,同时,被收购亦不等于不发展。当然肯定有一部分是不适应的,不适应就淘汰,淘汰是历史的必然。
  
 《医药经济报》:汇药通模式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是什么?
  宋建华:在外部环境没有变化的前提下,主要障碍来自自身。困难都是客观的。上游对我们有顾忌,因为之前没有这么大胆的运作过。要解决这些信任,保持业务关系顺畅,最大的障碍还是我们企业主要的控制方和经营团队是不是始终保持信心,及时把过程中产生的困难解决掉。在操作过程中解决在开始发展过程当中的信任和矛盾,要着力解决与上下游存在的信任问题。
 
  我们这个模式本身也要随着我们运作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在探索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对问题要分析判断,要采取措施去应对和推进,从而使模式成功。
 
  《医药经济报》:是不是说我们现有的模式在运营中做好,就已经是成功了?
  宋建华:是的,这个成功不是说有多少利润,只要这个模式运作以后很顺畅,盈利只是时间问题。当上下游都接受,这个模式就成功。逐渐有盈利,有盈利了资本才会投入,资本投入了就会越来越健康。
 
  《医药经济报》:你作抉择时,是求稳为主还是求新为主?加入汇药通并任总经理是因为什么?
  宋建华:求稳和求新不能决然分开,首先要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要了解风险究竟在哪里,如果是可控的,就不存在稳不稳的问题,就应该大胆参与。没有坏处就意味着有好处,我想能够参与模式的创新,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医药经济报》:其实如果你不做汇药通总经理,你还是浙江海王的老总,平稳做到退休,就是完美谢幕,将来也就不会出现假若汇药通不成功便“晚节不保”的情况。
  宋建华:“晚节”的问题怎么看待?我有可能60岁退休,也有可能60岁还不退休。3年以后才考虑退不退休的问题,我也可以“退而不休”。不要太在意结果,探索的过程更重要。一考虑到归宿的问题,你就不会有创新。
 
  《医药经济报》:那么这40年,环境在不断变化,你也在不断变化。
  宋建华:没变的是对待事业的追求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变的东西就是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的变化。尤其是现在医改的形势下,变化很大,有哪些变化,要去挖掘。在整个社会变革的环境下,要做变革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就是不成功,也比不做好。当然做成功更好!
 
  《医药经济报》:如果一个年轻人与你对话,你认为告诉他什么是最合适的?
  宋建华:年轻人的思想比我前卫,应该是要向年轻人多学习。下午4点钟的太阳与早上8、9点钟的太阳怎能一样?
 
  “希望我们是先驱”
  从现在来看,汇药通模式运作以后较为顺畅,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实体运营机构杭州汇药通的总经理,浙江海王医药董事长宋建华现在的工作时间分为两大块:80%的时间在杭州汇药通,20%在浙江海王。
 
  这样的安排自有道理,宋建华告诉本报记者:“因为浙江海王是个成熟的企业,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而杭州汇药通是个新企业,新模式刚开始运作,自然要花较多的精力。”
 
  从今年3月加入浙江共同体开始,到成为杭州汇药通的操盘手,已有半年时间,宋建华在等待,杭州汇药通的盈利不会这么早。在他看来,至少要等今年浙江的省级招标出来之后,才能看出汇药通模式的成功。而现在,还处于“打仗前的演练阶段”,仅仅是五六个基本药物(包括地方增补版)小打小闹式的操作。
 
  入主共同体,化虚为实  
  熟悉中国医药商业圈的人可能会记得,去年底以来,基本药物制度的启动直接触动了医药行业上下游敏感的神经,一时间,医药流通领域打起了基本药物配送争夺战。
 
  去年11月,在浙江,嘉信医药、台州医药、温岭医药、衢州医药和绍兴华通医药5家地区性中型商业企业联合成立了“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将医药行业的“联盟”之风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竞争对手为何选择结盟?
  基本药物政策的核心之一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要求重塑中国医药流通体系。医药商业企业由招标主体转为配送商,并要求全省配送到位——配送权的争夺,成为医药流通企业首要命题。
 
  浙江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虽然药品配送范围覆盖90%的浙江县级以上医院,但“触角”未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这也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的重点市场。
 
  除了应对政府基本药物配送权遴选,“抱团”企业们更看重增值效益,如共同体内在产品配送权和价格上有较多的话语权,可以和委托配送的药品生产企业“讲价”,甚至“返点”。
 
  而宋建华在浙江共同体的第一次出场,则是在今年3月29日,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与浙江英特药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会上。其时,浙江海王医药已经加入了浙江共同体,而宋建华的身份,俨然已成为浙江共同体的轮值主席。
 
  “浙江海王要加入共同体,吴总开出一个条件就是,我来出任共同体的轮值主席。”宋建华告诉本报记者。他口中的“吴总”,即上海汇药通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吴涤生。
 
  任何联盟都涉及利益分配,浙江共同体能否成功?吴涤生曾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设定共同体的磨合期是6个月,之后成败将见分晓。”
 
  今年5月,也是吴涤生口中的共同体6个月考验期满之时,共同体已经走到分岔路口:是更紧密还是继续维持现状,或者更加松散?
 
  为此,吴涤生给14家会员单位发了调查问卷,问卷中对今后会员在共同体中的联合模式给了三个选项,一是出资金出担保,二是出担保不出资金,三是不出担保也不出资金。
 
  14家中有3家:海王医药有限公司、台州医药有限公司和衢州医药有限公司都选了既出担保又出资金。
 
  “我们这样选择是因为认准了今后行业的发展方向是集约化,我们这种中型企业必须要紧紧抱团,才能生存发展。”宋建华说。
 
  6月1日,三家公司达成协议,成立杭州汇药通,三家各自出500万元,共1500万元作为公司向上游购买药物的预付款,同时分别出一个人进入公司决策层。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如果还是原先的松散型团队,我们无法与其抗衡。”宋建华表示。
 
  浙江共同体由此化虚为实。
  
  打造新型流通服务商  
  虽然这一步跨出去了,但杭州汇药通是3家企业紧密抱团的结果,其他11家的利益是否会受到影响?
 
  “我们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为此我们不会从事传统的药品直接配送业务。”宋建华对杭州汇药通的市场定位是:连接上下游客户,并提供银行信用资金结算的医药新流通服务商,致力于构建药品新流通的创新服务平台。
 
  对于上游生产企业,汇药通借助共同体成员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院覆盖全省的网络优势,将产品推向终端,在职能上可充当生产企业浙江省一级商的角色;对于共同体成员,汇药通则可以提供统一采购的优势品种,并且承诺不直接参与配送,而是将利益的最大头划给下游商业合作伙伴,自身只收取少量点数的服务费作为利润来源。
 
  统一配送、统一支付是杭州汇药通的一个优势。浙江京新药业药品销售公司总经理刘新忠表示,原先京新药业的配送商就是联盟里的成员,只是分头去谈,现在有了杭州汇药通,京新直接跟汇药通谈就可以。
 
  如何为上下游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这恰是宋建华团队思考最多的问题。
 
  商业公司面临的一个普遍困难是医院回款难,资金周转的压力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杭州汇药通和杭州银行在今年6月签订了首期为2亿元的授信合同。杭州银行保俶支行行长助理贾俊表示,杭州银行的2亿元授信并不是只提供给共同体会员,而是向杭州汇药通供货的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与杭州汇药通有商业往来的企业都可以享受这一贷款服务。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上游企业开始关注中低端市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更是引发了上游诸多品牌厂家的想象。宋建华开始关注如何为上游提供更好的服务。“配送普药的盈利太低,帮助上游做产品推广和学术支持,为上下游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这是我们今后主打的一个方向。”
 
  7月15日,杭州汇药通宣布与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浙江海虹药通网络技术公司发起成立浙江社区医药共同体学术支持项目,为制药企业搭建了一个直接到基层的学术支持平台。
 
  从现在来看,汇药通模式运作以后较为顺畅,盈利只是时间问题。“我希望我们是先驱,不是先烈。”宋建华说。

Tags:浙江海王医药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