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OTC营销

中国OTC市场初现“淘金热”(3)

2010-06-11 00:00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近一年来,中国的OTC(非处方药)市场真是热闹非凡。一方面,走处方药(Rx)路线的跨国药企们受葛兰素史克、西安杨森等成功掘金的刺激实在坐不住了:首先,默克集团在上海宣布:投资上亿元人民币,正式进军中国OTC市场,并展示了即将用来主攻中国市场的系列OTC

近年来,OTC药物在中国更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99年,我国的OTC药物销售额为178亿元,专家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OTC药物销售额可望达600亿元,2020年我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OTC销售市场之一。此外,在目前中国公共卫生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普及和推广OTC药品知识,积极推进自我药疗,对于节约国家支出和患者医疗消费都具有重大意义。外企职员李先生的一笔账“算”出了大多数中国OTC药物消费者的心声:去医院看一次感冒,挂号、排队、就诊、取药最少要耽误半天时间,虽然在医院总共的花费可能还不到100元,但损失的半天工资却有300元。换一种方式,自己去药店买一些OTC药,虽然是自己花钱不能报销,但可能二三十元就解决问题了。这样一算,不仅自己省了钱,也给国家省了钱。
 
迅速膨胀的规模,是中外企业掘金发展中的中国OTC市场的最重要原因,而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政策,也成了这场淘金热的催化剂。
 
与发达国家OTC药品不能进入医疗保险目录不同,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目录没有这样的限制。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副会长胡圣榆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完全与国际接轨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根据医疗保险目录的要求,临床有需要、药品安全有效同时价格相对低廉的药品是其选择的对象,所以,一些符合条件的、对疾病治疗作用明显的OTC品种还可以在目录中存在,但是对一些以保健作用为主的药品来说,例如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药品,就不应该包括在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了。据专家估计,随着中国OTC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医疗保险低水平、广覆盖原则的确立,一些OTC品种将逐步从医疗保险目录中消失。
 
靠什么去圆淘金梦
 
目前在中国OTC市场中博弈的制药企业,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老牌OTC跨国企业,例如中美史克,虽然经历了PPA事件,可依然在感冒药市场中举足轻重。西安杨森、上海施贵宝等虽然也有不少处方药品种,但还是达克宁、施尔康等OTC产品广为人知。第二种是新近进军OTC市场的跨国企业,如默克、诺华等,他们的进入引起了业内的不小振动。第三种是中国本土的药品生产企业,如哈药六厂、东盛集团、广西金嗓子等,以及新进入这一领域的一些原料药、处方药生产企业。最后一种是生产边缘产品的企业,例如消毒水、口腔清洁用品的企业,这些产品目前在中国销量还不算太大,但参照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其潜力却不容忽视。
 
杰威联讯企业顾问公司总经理范群告诉记者,整体的中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葫芦 淘金 市场 OTC 企业 药品 处方 消费者 品牌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